鴨患了支原體并發大腸桿菌病
來源:北方牧業報 發布日期:2011-03-24 發布者:曉天 共閱922次
鴨群突然發病,死亡數量驟增,發出“呼?!钡穆曇?,心包膜有纖維樣滲出物…
原來是鴨患了支原體并發大腸桿菌病
1發病情況
河北省邯鄲市某飼養場飼養的1500只鴨,3個月齡時,鴨群突然發病,當日死亡5只,第二天死亡21只,第三天死亡48只,病鴨約為500只左右,病鴨精神沉郁,羽毛松亂、采食量減少、呼嚕、排黃白色稀便,立即給鴨群投服培氟沙星等藥物,仍不見好轉,反而死亡率增多。2009年12月24日前來筆者處救治,現將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2臨診癥狀
鴨群發病初期多表現為呼吸道癥狀,病鴨常張口呼吸,發出“呼?!钡臐裥詥?,夜間關燈后更清晰。中后期病鴨呼嚕、咳嗽、喘氣、打噴嚏,似鼻道不通氣,流鼻液,有的眼臉腫脹,有的流眼淚或膿性分泌物。此時鴨群采食量下降,糞便稀薄,呈白色、黃色或綠色,有的水便似蛋清狀。
3病理變化
共剖檢10只病死鴨,癥狀表現為喉頭、氣管處有黏液、氣管出血、鼻竇腫脹、充血。氣囊渾濁,明顯增厚,囊腔內有淡黃色滲出物,有的病鴨在氣囊上有斑狀渾濁物,肺臟瘀血。肝脾包膜上有一層灰白色滲出物形成薄膜,心包膜渾濁、增厚、不透明,附有大量纖維素樣滲出物,腸內充滿氣體,小腸黏膜出血。直腸黏膜出血。
4實驗室檢驗
無菌采取病鴨心血、氣管、氣囊滲出物、肝、脾組織進行實驗室檢驗。
4.1鏡檢:取病鴨肝、脾組織涂片,做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到大量的兩端鈍圓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
4.2細菌分離:以無菌操作取病鴨的肝、脾組織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經37℃、24小時培養后長出半透明的紅色菌落。挑取菌落做涂片染色后,鏡檢,可見到革蘭氏陰性兩端鈍圓小桿菌。
4.3以瓊擴試驗檢測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玻板凝集試驗檢測支原體、沙門氏桿菌,結果支原體呈現玻板凝集反應陽性,其他結果均為陰性。
4.4再做進一步檢驗:取病鴨氣管和氣囊內滲出物制成混懸液,加青霉素抑菌,接種于鴨支原體培養基中,培養5~7天,培養基上長出細小菌落。取培養物涂片,用姬姆薩染色鏡檢,發現有小球狀、細小、圓形的支原體。
4.5藥敏試驗結果:對環丙沙星、泰樂菌素、蒽諾沙星、鹽酸美他環素、磺胺二甲氧嘧啶高敏。
5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檢驗結果,綜合診斷為支原體與大腸桿菌病混合感染。
6防治:
6.1預防
加飼養管理,在鴨舍內安裝保暖設備,盡量減少晝夜溫差,使鴨群處在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中。對鴨群及環境用消毒液進行徹底消毒,每天1次,連用7天。
6.2治療
飲水中加新華特效喘痢剎(主要成分:環丙沙星等),同時飼料內混強效支菌(主要成分:泰樂菌素等),+清熱解毒,清肺止咳,收斂止瀉的中草藥治療,方劑:梔子100克,黃芩100克,桔梗100克,金銀花100克,連翹100克,板藍根100克,辛夷100克,知母80克,黃柏80克,細辛80克,白頭翁100克,甘草80克,共研細末混勻,按2%的量添加到飼料內,連用5天,通過采取以上綜合性的治療措施,3天后臨床癥狀消失,食欲基本恢復正常,5天后鴨群恢復健康。
7小結
7.1本病的臨診癥狀易與非典型AI、IB、ILT等疫病混淆,所以無論養殖戶或獸醫工作人員,不可單憑臨診表現主觀臆斷,隨便使用疫苗,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應盡量做到早發現、早確診,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準確投藥,才能使疫病很快得到控制。
7.2本病治療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進行投藥,但從治療實驗中發現,支原體與大腸桿菌耐藥菌株產生很快,鴨群兩次發生同樣的疾病,用同樣的方法投藥,效果卻相差很大,所以防治本病的根本方法是凈化鴨場。
7.3在有條件的鴨場,最好先對病鴨作細菌分離,藥敏試驗,避免盲目性用藥。在應激條件下,如過冷過熱、轉群等要即時投服有效的抗菌藥物。
7.4鴨支原體病和大腸桿菌病都是條件性傳染病,病原一般隱形存在,一旦環境條件(天氣驟變,飼養管理不良,疫苗接種,轉群,換料等)發生變化,馬上可以激發發病,因此徹底搞好環境衛生,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的發生,是防止鴨支原體病與大腸桿菌病發生的關鍵。
河北省邢臺市獸醫院 邢蘭君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