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近日,我所馬傳染病與慢病毒病研究創新團隊的王雪峰副研究員以馬傳染性貧血弱毒疫苗為模型,系統研究了馬傳染性貧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長末端重復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在體內體外的遺傳演化規律。相關論文“Characterization of EIAV LTR quasispecies in vitro and in vivo”發表在病毒學領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
EIAV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1)同屬慢病毒屬成員。20世紀70年代,我國科學家成功研制了EIAV弱毒疫苗,使用該疫苗有效地控制了馬傳染性貧血在我國的流行。EIAV弱毒疫苗作為唯一大規模使用的慢病毒弱毒疫苗,它克服了慢病毒抗原高度變異、免疫原性差和抗原漂移的特點,為研究慢病毒免疫與致病分子機制提供了重要參考。
LTR是慢病毒基因組共有的非編碼區,其作為病毒的啟動子,是影響病毒組織嗜性和毒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系統分析了EIAV弱毒疫苗致弱過程以及親本強毒株和疫苗株LTR在體內的進化規律,全面展示了EIAV準種特征,發現在EIAV弱毒疫苗致弱過程中,病毒毒力減弱與LTR變異的增加呈正相關。與以前的研究不同,該研究發現LTR在體外體內均呈現高度變異的特性,而且在體外體內具有相同的變異形式;發現在強毒株感染馬體內存在與疫苗株相同的LTR序列。因此,文章提出“EIAV弱毒疫苗可能是存在于EIAV準種的一個小的分支”的假設。
團隊首席科學家、文章通訊作者王曉鈞研究員指出:“EIAV弱毒疫苗系統是研究慢病毒免疫和病毒遺傳演化很好的模型,前期我們對EIAV弱毒疫苗基因變異及其生物學意義進行了持續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弱毒疫苗毒力減弱潛在相關變異位點。本研究首次系統研究了EIAV LTR的變異特征和進化規律,促進了對EIAV弱毒疫苗致弱機制的研究”。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31302066)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672578)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