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我國每年產生38億噸畜禽廢棄物。但是,目前我國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比例還不高,有40%未有效處理和利用,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農業部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畜禽糞污年產生量約38億噸,其中畜禽直接排泄的糞便約18億噸,養殖過程產生的污水量約20億噸。
從不同畜種來看,生豬是大頭,全國生豬糞污年產生量約18億噸,占總量的47%;牛糞污年產生量約14億噸,占總量的37%,其中奶牛4億噸、肉牛10億噸;家禽糞污年產生量約6億噸,占總量的16%。
其實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空間很大。例如,堆漚等方式制作的農家肥、工廠化生產的商品有機肥和沼氣工程產生的沼肥(沼渣、沼液),通過就近就地肥料化利用,對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有重要作用,也是促進種養結合,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手段。
據測算,全國畜禽固體糞便全部利用,年可生產有機肥3.5億噸。
此外,能源化也是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一般通過建設沼氣工程,對糞便等廢棄物進行厭氧發酵處理,生產沼氣、生物天然氣或發電上網。能源化利用進一步拓展了糞便的資源價值,實現了高值高效利用,為農村提供了清潔可再生能源,減少了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促進了節能減排。據測算,全國畜禽糞便理論沼氣產生量超過1000億立方米,可發電1600億千瓦時,具有較大的市場開發潛力。
在推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具體推進過程中,全國畜牧總站站長、國家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楊振海提到了三個主要困難:
一是畜禽養殖與農業種植主體分離,種養結合不緊密,畜禽糞便還田難;
二是一些地方畜禽養殖規模超出土地、水資源等環境可承受范圍,畜牧業區域布局不平衡,畜禽養殖總量與環境容量不匹配,特別是南方水網地區,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突出;
三是一些地區過于強調畜禽養殖造成的污染問題,對發展畜牧業積極性不高,大幅度調減畜禽養殖規模,影響了畜牧業穩定發展和保障畜產品市場有效供給。
其中最主要的難點,在于廢棄物綜合利用成本高。
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當前農牧結合的激勵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二是廢棄物綜合處理利用技術模式相對比較滯后。
三是成本較高,部分養殖企業難以承受。
小禽人
目前,農業部已確定了畜牧大縣586個。2017年,財政部、農業部啟動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安排20個億,支持51個畜牧大縣整縣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對畜牧大縣市場主體建設畜禽糞污集中處理設施和規模養殖場實現全量化有效處理進行適當支持。
然而,變廢為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