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新玉米上市以來價格先揚后抑,抑后又揚,引發了一波不錯的行情,加工企業利潤豐厚任性收購疊加華北玉米質量的衰落,造成全國的玉米收購主體也都涌向了東北大肆“搶糧”,一時間東北玉米市場火爆異常,新玉米價格更是不斷攀升。為了掌握市場糧源,部分收購主體甚至一天提價50元/噸,市場熱情可見一斑,牛市的“高潮”似乎還未退卻,越來越多的農戶也在“翹首以盼”,但仿佛在突然之間東北的個別收購主體已開始小幅下調玉米的收購價,持續升溫的玉米價格也終于出現松動。未來玉米上漲的行情是否還將持續?恐怕已有不少業內人士已經開始著手思考,但毋庸置疑的是隨著新糧源的采購、備庫達到一定階段,后市價格上升必然將面臨一些阻力,此輪行情是否臨近拐點,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思考。
優質玉米的市場價值效應顯現。本輪玉米行情走俏固然離不開深加工的發力以及華北、黃淮玉米品質問題帶來的利多,除此以外,東北玉米“優質優價”的商品特質也是因由之一。有消息稱,2017年黑龍江玉米單產、品質為近年來來最優,部分區域有95%以上玉米等級超過二等,部分收儲企業入庫的玉米質量標準遠高于國家收購指標。優質玉米市場緊俏,有較高升值空間,新玉米上市后,品質和價格優勢立刻得到了市場確認,一時間吸引了各類主體和貿易商云集東北,加上一些天氣因素和農戶心理,階段性供需緊張造就了“搶糧”潮,玉米價格自然芝麻開花節節高,但假設今年東北地區玉米的品質狀況沒有這么優秀,玉米行情還能這么紅火么?或許值得探討。從消費來看,對玉米品質要求最高的要數飼料群體,春節臨近,肉蛋類需求提振,促使飼企有較大的原料備貨需求,隨著采購進行,庫存充盈,未來采購心態必將更為理性。當前國內養殖行業仍未全面復蘇,盈利狀況一般,原糧價格對成本有很大影響,繼續魔性的提價收糧,恐怕壓力較大,包括一些對糧源品質要求較高的收儲企業,隨著在東北地區采購輪換庫存逐漸完成,恐怕也將慢慢退出“搶糧”的舞臺,何況現在東北玉米價格已然不低,疊加近期物流費用上升和運輸壓力大,東北糧源在關內的競爭力已經開始打折。
豐厚的利潤水平引發的“任性”收購。對于淀粉、酒精等深加工企業而言,不斷上調收購價格的動力主要來自豐厚的利潤水平而引發的“任性”,能夠穩定糧源,確保開機正常運轉是當務之急。據了解,從華北到東北,在無補貼的前提下淀粉加工利潤從100多元/噸到幾百元/噸,甚至到酒精企業每噸近千元盈利,2017年確實是難得的好年景。近幾日有業內專業人士諫言取消深加工補貼,恐怕一定程度也折射出了政策制定部門的意圖,在有利可圖的現狀下不太可能通過增加財政負擔來進一步烘托玉米市場,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仍從玉米品質的角度看,深加工企業對玉米的質量要求相對較低,如果現階段臨儲開拍,拍賣玉米的價格水平恐怕對加工企業的吸引力更大,更不用說酒精企業對玉米的品質需求了,想來華北黃淮一帶還有相當數量的超標玉米有待消化處理,如果未來這部分品質相對難堪的玉米進入“專項消化”進程中,可能會有部分加工主體減弱或退出優質玉米的爭奪戰,屆時玉米行情恐怕也將面臨壓力。更何況目前國內淀粉深加工庫存不斷充實,但價格已經開始明顯下調,企業利潤有所減弱,對加工企業來說后期制定的采購計劃也必然更為理性,再大手筆的上調收購價格并不符合企業實際利益。
控制好貿易成本便于未來找到“接盤者”。目前南北玉米價格已經出現小幅“倒掛”現象,國內玉米的牛市也給了進口玉米“可趁之機”,雖說700多萬噸的配額進口量對國內玉米市場的沖擊有限,但高粱、大麥等替代品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對于貿易商而言,前期趁價格尚未暴漲可大肆囤貨,現階段收購玉米免不得要精達細算,貿然跟風提價必然會造成利潤擠壓縮水,也免不了要理性的做好收購成本這方面內容。近幾日東北地區玉米收購價漲跌互現,開啟高位震蕩局面,短時期內筆者認可在當前國內總的玉米供需格局下,玉米行情或還將維系現狀,更何況前期國家計劃的5000萬噸玉米收儲工作尚未集中開展,不過一定程度上央企收購是為了更好的去庫存做準備,所以不能寄望央企出手對行情形成托底或者烘托,市場化調節功能還將在未來發揮主導作用。隨著近日東北部分地區玉米價格下調和松動,一些信息表明農戶的售糧心態或已在悄悄變化,而相對良好的天氣狀況也還將繼續促使售糧進度向前發展,有必要關注集中上市期的出現時間。也許當前市場格局還無法立刻促使拐點發生,但繼續保持價格上漲也缺乏更有效動力,總而言之,更為理性的看待當前和未來時段的玉米市場,對各方主體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