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食品安全要求越來越高,國家也相繼推出了許多食品安全法規,對于養殖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養殖業進入綠色養殖、健康養殖和福利養殖時代。
對動保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國家在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二部中明確規定了所有的抗生素在蛋雞產蛋期禁用,中獸藥在養殖中保健、防病、治病的重要性日趨體現,然而受傳統獸醫學根深蒂固的思想影響大家對中獸醫認知上存在很大的誤區。
一.認為中獸藥效果比較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禽消化道的特殊性導致中獸藥散劑吸收率低。
雞的食物進入體內靠肌胃肌肉強大的收縮力(收縮壓13.3-19.6千帕)磨碎和攪拌食物。在腸道內吸收,家禽的腸比較短小腸段約140cm,為體長的5-6倍,而直腸僅8-1-cm(為小腸的1/14),而羊為27倍,豬為14倍,造成了藥物在體內消化吸收效果比較差。
2.中獸藥散劑的用量普遍不夠。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獸藥典》二部中明確規定所有的中藥散劑用量每只雞1-3克,臨床中我們很多養殖企業考慮用藥成本實際用量不夠。
3.中藥散劑的使用方法導致藥物不能充分發揮藥效。
傳統的中獸藥散劑使用大部分企業都是拌料使用,因為中獸藥散劑的黏附性比較差,導致在拌料過程中拌料不均勻,有一部分藥物(如辛味)雞在采食過程中選擇性的吃藥導致,不能發揮效果。
有的企業把中藥散劑開水浸泡或者煎熬,中藥在熬制過程中有先后順序:骨、石先煎,根莖其次,枝葉次之,芳香沖炮,所有的藥一股腦加進去導致藥物不能充分發揮藥性。
國家目前大力發展現代化中藥,中獸藥,中藥經過提取而成的中藥浸膏劑,中藥顆粒劑,中藥口服液可有效提高藥物的利用率。
二.認不準癥,按照傳統獸醫學的方法進行分類治療。
中國是目前世界唯一完整保留獨特的醫藥理論體系的國家,中獸醫是我國傳統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兩千多年的應用歷史?!峨u譜》 是清代一部關于斗雞飼養的書籍,是迄今所見惟一的中國古代養雞專著。
明確說明了雞病的發病理論:“夫雞之病,猶人之病也,無非受其風、寒、暑、濕、燥、火六郁之氣以成病。若不細心調理,安能有生乎?必順其陰陽,審其寒熱,辨其虛實,分其表里,方能挽回也。”分不清“陰、陽、表、里、虛,實,寒,熱”,不分“六淫”——風、寒、暑、濕、燥、火;辮不清癥,按照傳統獸醫學的病毒、支原體、細菌等進行診斷。最簡單關于家禽“風寒、風熱”的區別。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區別從以下幾個方面區別:
(1)“時”:從發病的時間看:風寒感冒多發生在秋冬季節!特別是:“乾風犯肺”最簡單的就是秋冬季晝夜溫差大刮西北風,或者有穿堂風。風熱感冒多發于春夏季。
(2)“水”:風寒感冒初期不喜歡飲水,但是風熱感冒全身發燒,全身感染出現飲水量增加。
(3)“音”:風寒感冒流清鼻涕多為濕性啰音,風熱感冒多為干性啰音。
(4)“色”:剖檢雞風寒感冒氣管支氣管多為透明、有清亮色液體、泡沫、或者白色粘液,只在氣管支氣管交叉口有少量出血(不常見);風熱感冒多表現,肺臟出血,氣管、支氣管出血、或有黃色干酪樣物質。
三.選不對藥,不分藥物的“寒、熱、溫、涼”,不管藥物部位、采摘季節,不管藥物的炮制。
1.不管藥物的“寒、熱、溫、涼”。
只要有清熱解毒就認為是抗病毒,例如荊防敗毒散是治療風寒濕癥,一般用于冬季家禽疾病的治療,用其他季節就可能用反了。
2.不管藥物炮制。
例如很多湯頭中用到的知母。
凈知母滋陰生津、清瀉里熱,
酒知母——知母苦寒、沉降下行、若欲其上行,外達以清熱、非酒炙難以為功。
麩知母:緩寒滑之性,服后無傷中腹瀉之憂。
鹽知母滋腎引,瀉相火
蜜知母:清肺、潤肺、養陰止咳
童尿炙:有汗之骨蒸勞熱,
不同的炮制方法有不同的效果。
3.不管藥物的使用部位。
例如當歸得根據病癥用藥。“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虛引起頭疼宜用當歸頭;身體虛弱可用當歸身;筋骨疼痛、手腳麻木可用當歸尾。
當然,當歸的根部更有藥用價值。例如麻黃在麻黃湯、大青龍湯中藥去根節,但是在三拗湯、華蓋散中不去根節。麻黃去根節發汗力量強,不去根節發汗力量弱。
4.不分采摘季節
例如我們獸用的清肺止咳散和桑仁清肺口服液中藥用到的桑白皮,首選藥選擇白桑的樹皮,采摘季節是秋季霜降之后。
5.不分產地
例如黃連的主產地是黃水縣,甘肅、新疆的甘草;內蒙的黃芪等。
四.不講“三焦”,不論歸經例
中藥講究歸經,就相當于我們傳統獸藥中的靶向,板青顆粒歸經:心、肺、胃、脾。所以用來治療上焦肺胃實熱引起的常見疾病,許多臨床的獸醫把其用做全身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這顯然效果不好。還有雙黃連口服液歸經是“肺、心”經主治上焦的疾病。
五.中獸藥可以隨意搭配。
1.中藥之間隨意組方,中藥湯頭隨意疊。
中藥有“十八反和十九畏”不是所有的藥物都可以同時搭配的,還要兩個湯頭的相疊加,許多藥物會出現重疊使用。
2.中獸藥和化藥隨意搭配。
中獸藥和化藥不是誰都可以搭配的。例如:
1.雙黃連口服液不能和鹽酸多西環素和喹諾酮類同時使用,雙黃連口服液中金銀花提取物綠原酸和鹽酸多西環素和喹諾酮類拮抗產生沉淀。雙黃連口服液中的金銀花與氨基糖苷類、磺胺類會雙雙療效降低。
2.甘草顆粒不能和酸性藥物同時使用,甘草顆粒的檢測鑒別項目中有甘草顆粒遇酸沉淀,遇堿溶解,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中藥口服液和化藥水溶液大部分都是酸性,所有甘草顆粒在臨床應用中盡量單獨使用。
3.中獸藥可以和疫苗同時使用。
(1).許多中藥對病毒有直接殺滅作用,例如:板蘭根、麻黃、蒼術、五味子、蠶砂、桑葉、青篙、馬鞭草、地丁、木賊、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黃、大青葉、女貞葉、白頭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風、連翹、吳茱萸、辛黃、虎杖、側柏葉、二花、魚腥草、茵陳、厚樸、穿心蓮、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黃連、黃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可以直接殺死病毒。因此這類藥物和活疫苗同時使用會殺死疫苗。
(2)中藥口服液和疫苗同時使用。中藥口服液中都會用到苯甲酸和苯甲酸鈉,這兩種成分對活疫苗都有相對的滅活作用。
4.按照傳統獸醫學的理論隨意搭配。
傳統獸醫學認為機體發病增強免疫力和抗病毒藥物可以同時使用,但是在中獸醫理論治療風寒感冒不能用滋補性藥物,如果我們治療家禽風寒感冒用到荊防敗毒散、麻黃湯、小青龍湯等就不能再使用黃芪多糖、紫錐多糖、芪芍增免口服液、芪貞增免顆粒等滋補性藥物。
中醫學史我國五千多年留下來的隗寶,在今年的7月1日,我國首部中醫藥法頒布實施,中醫有了法律保障。中獸醫學是我國中醫學的組成部分,對于我們提倡的“無抗養殖”,對于防病、治病,對于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提高畜產品的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