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我國是一個豬肉消耗大國,2016年的生豬出欄量高達7億頭。而在豬肉的產業鏈當中,養豬業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養豬業的上游,飼料、獸藥、仔豬等廠家要靠養豬業生存;養豬業的下游,屠宰場和豬肉批發零售商也是靠養豬人存活。
但是,在這個三級的產業鏈當中,不同層次的從業者,利潤和風險卻是大不相同的。雖然整個豬肉產業的核心就是養豬業,但事實上,最大的風險也在于養豬業。當上下游靠著養豬人的蔭蔽掙錢的時候,養豬人卻獨自承擔著風險。
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數據,從長期來看,養豬場的毛利潤在20%左右。簡單換算的話,就是投入10萬塊錢,毛利潤大概2萬左右。但是養豬的利潤也是有波動的,通常波動的范圍在20%-40%,這也就是說,養豬人有些時候可以賺的更多,但有些時候也會賠不少錢。在有些年份,投入10萬,可能就會賠2萬,規模越大賠的越多也是正常的,這是養豬人必須承擔的風險。
養豬人可以賺錢,但也承擔著不小的風險。而靠養豬人賺錢的上下游,卻風險很小。比如上游的飼料、獸藥、疫苗廠家,毛利潤通常在20%以上,而且波動很小。再比如下游的屠宰場和豬肉批發零售商,通常要加價30%,可以說是穩賺不賠的。很多人都問為什么生豬便宜豬肉貴,就是因為養豬業下游的加價導致的。
這樣來看的話,養豬業作為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幫助上下游賺錢,卻之身承擔風險,好像還挺冤的。但對于大多數養豬人尤其是農村小養豬場來說,上游生產飼料和獸藥這種事兒,咱干不了,下游的屠宰場咱沒資格干,只有養豬適合咱謀生了。
更何況,養豬雖說有風險,但長期來看,還是有利可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