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前不久,中國農科院奶牛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創新項目現場觀摩會在寧夏銀川舉行。為滿足我國不同地區、不同規模奶牛養殖的技術需求以及為國家奶業相關產業政策落地提供技術支撐,從2015年開始,中國農科院啟動實施了“奶牛提質增效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項目旨在通過綜合技術集成與高效生產模式的研究與示范應用,提高奶牛單產、飼料轉化率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實現并帶動奶牛生產提質增效。”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軍民介紹。項目實施兩年多以來,已在全國7個優勢生產省區部署了12家示范奶牛場,其中核心牧場3家。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秦玉昌介紹,示范基地的選擇根據不同飼養規模和不同生產水平部署,“比如青島奧特奶牛場,就是適度規模場和現代家庭牧場飼養模式的示范;黑龍江鑫海奶牛場是中等規模飼養模式示范;寧夏賀蘭中地生態牧場就是集約化牧場模式示范。”
因地制宜是技術集成的關鍵。中國農科院和寧夏畜牧工作站技術人員結合示范點的實際情況,研究集成了五項主推技術:優質青貯飼料高效生產利用技術;優質原料奶生產與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規?;翀龈咝Х敝臣夹g;規?;膛鲈茢祿膳c信息化技術;奶牛場糞污循環利用與種養一體化模式。
雖然簡單概括為五項技術,但其實每一項技術都是一個集成的“技術包”。優質青貯飼料高效生產利用技術包括了苜蓿青貯收貯調制、青貯飼料質量安全控制、青貯飼料高效飼用等多項技術,涵蓋青貯飼料收貯、生產、利用的各環節。優質原料奶生產與質量安全控制技術可分解為全混合日糧精準配置、營養代謝與調控、飼料原料安全管控、規范飼養生產管理等技術要點,從確保飼料質量安全入手,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牛群質量與原料奶品質。規?;翀龈咝Х敝臣夹g則旨在通過同期發情-定時輸精技術、奶牛發情觀察輔助技術、早孕診斷技術等實現周期發情,提高奶牛參配率,在方便奶牛的生產管理、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減少繁殖疾病發病率,延長奶牛利用年限。奶牛場糞污循環利用與種養一體化模式,提高了生物利用率,減少了污染;種養結合形成了農牧業生產的良性循環,提高了經濟效益。規?;膛鲈茢祿膳c信息技術則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高效精準飼喂,實現了奶牛場的高效精細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5年以來,項目成果在寧夏多地進行了示范推廣,奶牛場占寧夏規模奶牛場的64.3%,覆蓋奶牛存欄66.4%。示范牛群各項技術指標明顯改善,生產性能和生鮮乳質量顯著提升,生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奶牛養殖效益進一步提高。
“企業是技術實施的載體,與企業合作,技術才能走完從‘頂天’到‘立地’的‘最后一公里’。”秦玉昌表示,奶業產業一體化是奶業提質增效的根本,提質增效應該走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道路。他強調,應該由標準和規范來引領奶業的提質增效。他還建議,提質增效應該成為整個行業的共識和行為,“全行業共同發力,才能穩步推進奶業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