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豬圈中的豬咬尾咬耳是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常見并不代表正常,其危害性還很大,如:育肥豬的生長速度嚴重下降,延遲出欄時間,增加飼料成本,豬場利潤下降,因此,豬咬尾咬耳這一現象必須遏制。
本期, 小編就給養殖戶詳細的講解一下,豬咬尾咬耳的主要發病原因和其防治措施!
豬咬尾、咬耳的主要發病原因:
1、營養因素:
一是飼料營養水平較低,蛋白質含量不足,氨基酸不平衡,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或纖維素缺乏等不能滿足豬只生長發育的需要;
二是飼料品種單一,搭配不合理,加工不當等造成營養物質的損失和營養不平衡。
2、疾病因素
如:豬偽狂犬病、腹瀉、貧血、缺乏鈣、磷、鐵等引發的營養代謝疾病,均會誘發豬的互咬。豬患有疥螨、球蟲病、蛔蟲病等寄生蟲病時,可引起豬體皮膚刺激而煩躁不安,在舍內摩擦而導致耳后、肋部等處出現滲出物,對其他豬產生吸引作用而誘發咬尾咬耳。偶爾出現的尾部、耳部損傷,也可能引起其他豬只的注意,易導致咬尾咬耳癥。
防治措施:
1、抓好防疫保健
及時給豬群驅蟲,防止發生體內外寄生蟲病。仔豬最好在45~60天時進行第一次驅蟲,以后每隔60~90天驅蟲1次,使用驅蟲管家,效果良好。定期注射疫(菌)苗,預防各類傳染病的發生。在豬舍鋪設稻草、麥秸等墊草,既有利于保證豬睡覺的舒適度,又能滿足豬只的探究需求,分散注意力,減少咬尾咬耳癥的發生。
一旦發現豬咬尾咬耳嗎, 及時隔離飼養,對受傷部位立即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并涂上碘酊,同時咬傷的豬只肌注安痛定液、青霉素等藥物,鎮靜安神、抗菌消炎,防止局部化膿感染。生產實踐表明,對于豬咬尾咬耳較輕的,可用白酒或汽油稀釋后對豬群進行噴霧,每天3~5次,能有效控制豬咬尾綜合癥的發生。
豬場疾病的防疫保健做到位之后,還要注意飼養管理方面的問題,如:圈舍的飼養密度要適度;豬只在分圈時,應按照個頭大小、豬種等因素合理分配。
另外,豬吃的飼料不能單一,要營養全面,補充豬只多方面的營養,還要注意補充豬只必須的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