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華北協作組作為實施牧草種質資源保護項目的全國10個技術協作組之一,具體負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三省兩市牧草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評價和創新利用的技術指導工作。自1997年啟動實施以來,華北協作組在牧草種質資源收集、抗性鑒定評價、遺傳多樣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具體如下:
草種質資源的收集。華北協作組共收集野生牧草種質資源3374份,其中包括:禾本科1309份,豆科1756份,蓼科86份,菊科49份,莧科48份,莎草科17份,唇形科16份,藜科15份,薔薇科11份,其余百合科、十字花科、車前科、錦葵科、馬鞭草科、蘿藦科、傘形科、石竹科、馬齒莧科、梧桐科、柳葉菜科、茄科、山柑科、旋花科、毛茛科、鳶尾科、大戟科等共67份,有效地保護了我國草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同時,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引進優良草種質資源1052份,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牧草基因庫。
資源圃的建植與利用。在位于河北廊坊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內建植資源圃20畝,資源圃內長期保存無性繁殖材料30份,其中包括牛鞭草7份,野牛草14份,聚合草1份,球莖燕麥1份,狗牙根4份,禾葉山冬麥1份,京草1號燕麥草1份,京西葛1份。對無性材料定期進行更新復壯,有效地保護種質資源的遺傳完整性。另外,該資源圃內每年種植草種質資源200余份,主要為禾本科(老芒麥、披堿草、多年生黑麥草、多花黑麥草、貓尾草、狼尾草、早熟禾、鵝觀草、扁穗冰草等)與豆科(紫花苜蓿、黃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達烏里胡枝子、二色胡枝子、多花木藍、陰山胡枝子、尖葉鐵掃帚、長葉鐵掃帚、山豆花、扁莖黃芪、雞眼草等)牧草,以進行種質資源的田間農藝性狀評價。評價指標包括:出苗(返青)期、分蘗(枝)期、拔節期、孕穗(蕾)期、抽穗(現蕾)期、開花期、成熟期、株高、千粒重、落粒性等。同時,對每份種質材料的整株、開花期花序以及種子進行拍照記錄。
開展抗性鑒定評價,篩選出一批優異種質。完成2118份種質材料的抗性鑒定評價,篩選出抗性較強的優異種質174份。其中:完成136份種質材料的抗旱性鑒定評價,篩選出抗旱性較強的優異種質6份;完成96份種質材料的抗寒性鑒定評價,篩選出抗寒性較強的優異種質11份;完成670份種質材料的耐鹽性鑒定評價,篩選出耐鹽性較強的優異種質66份;完成765種質材料的抗病性評價,篩選出抗病性較強的優異種質55份;完成59份種質材料的薊馬抗性鑒定評價,篩選出薊馬抗性較強的優異種質1份;完成162份種質材料的耐鈷性鑒定評價,篩選出耐鈷性較強的優異種質13份;完成159份種質材料的耐鎘性鑒定評價,篩選出耐鎘性較強的優異種質16份;完成71份種質材料的耐鉛性鑒定評價,篩選出耐鉛性較強優異種質6份。
開展草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利用SSR、RAPD、ISSR、SRAP等分子標記技術對披堿草屬、胡枝子屬、冰草屬和紫花苜蓿等89份野生種質資源進行遺傳多樣性評價。利用構建的紫花苜??购职卟1與BC1分離群體,采用ISSR、AFLP與SRAP三種分子標記技術,篩選到與紫花苜蓿褐斑病抗性相關的分子標記8個,并將其轉化為7個可用于紫花苜蓿褐斑病抗性快速鑒定的SCAR標記。這些研究對核心種質構建、草種質資源研究和保護具有理論指導意義和實踐應用價值。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