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如何防止仔豬被壓?
在生產實踐中,壓死仔豬一般占死亡總數的10%~30%,甚至高達50%左右,且多數發生在生后一周之內。壓死仔豬的原因,一是母豬體弱或肥胖,反應遲鈍;性情急躁的母豬易壓死仔豬;初產母豬由于護仔經驗差也常壓死仔豬;二是仔豬體質較弱,或因患病虛弱無力,或因寒冷活力不強,行動遲緩,叫聲低啞不足以引起母豬驚覺;三是管理上的原因,抽打或急趕母豬,導致母豬受驚;褥草過長,仔豬鉆入草堆,致使母豬不易識別或仔豬不易逃避;產圈過小,仔豬無回旋和逃避空間。生產中,應針對上述情況采取防壓措施。加強產后護理,在母豬躺下前不能離人,若聽到仔豬異常叫聲,應及時救護,一旦發現母豬壓住仔豬,應立即拍打其耳根,令其站起,救出仔豬。在產圈的一角或一側設護仔欄(后期可用作補料欄),用紅外線燈、電熱板等訓練仔豬養成吃乳后迅速回護仔欄內休息的習慣,或按照母豬正常泌乳的規律,采取人為定時吃乳,吃乳完畢后驅趕回護仔欄的方法。
如何寄養仔豬?
在生產中,有些母豬產仔數較多,而限于母豬體質、泌乳力和乳頭數不能哺育過多的仔豬;也有些母豬產仔數過少,若讓母豬哺育少數幾頭仔豬,經濟上不合算;更有些母豬因產后無乳或產后死亡,其新生仔豬若不妥善處理就會死亡。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就是寄養與并窩。所謂寄養,就是將母豬分娩后患病或死亡造成的缺乳或無乳孤兒,以及超過母豬正常哺育能力的多余仔豬過寄給另一頭母豬或幾頭母豬哺育;并窩則是指把兩窩或幾窩同胞少的仔豬,合并起來由一頭泌乳性能好、母性強的母豬哺育,其余母豬提早催情配種。寄養和并窩以及調窩是生產中常用的方法,為使其獲得成功,應注意以下問題:寄養的仔豬與原窩仔豬的日齡要盡量接近,最好不要超過3天,超過3天以上,往往會出現大欺小、強辱弱的現象,使體小仔豬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將生后10~20天的“僵豬”寄養給分娩日齡較晚的母豬。盡管其與新仔豬體重有一定差異,但因其活力不強,不會影響新仔豬的生長發育,而“僵豬”因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生長發育能明顯加快。寄養的仔豬,寄出前必須吃到足夠的初乳,否則不易活。因此生產中多將生后3日齡左右的仔豬調給剛產仔的母豬。承擔寄養任務的母豬,性情要溫順,泌乳量高,且有空閑乳頭。母豬主要通過嗅覺來辨認自己的仔豬,為避免母豬聞出仔豬氣味不同而拒絕哺乳或咬傷寄養仔豬(引入品種和絕育品種一般不拒絕外來仔豬),以及仔豬寄養過晚而不吸吮寄母的乳汁,應分別采用干擾母豬嗅覺和饑餓仔豬法來解決。仔豬寄養、并窩等工作較為繁雜,但其效果很好。因此生產中一旦出現需要寄養或并窩情況,應隨時進行,以保證仔豬成活和提高母豬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