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近幾年,豬偽狂犬病在臨床上有加重趨勢。從豬的外觀癥狀來看,神經癥狀明顯,伴隨嘔吐、咳嗽、精神不振。中大豬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注射偽狂犬凍干苗3頭份后,發熱、咳嗽癥狀消失,但用退熱針效果不好。從病死仔豬剖檢癥狀來看,仔豬腎臟上點狀出血十分明顯,肝臟上有白色壞死灶,扁桃體壞死、化膿,腸道內黃色內容物明顯,腦出血明顯。母豬產死胎、弱胎,死胎眼球突出。
過去防偽狂犬病,使用的疫苗大多是1961年匈牙利分離、提純、制弱的BarthaK-61株。國內很多疫苗企業生產的偽狂犬疫苗也多是這一毒株。近幾年,在臨床上使用這一毒株防疫后,有些豬場仍然發生偽狂犬病,說明偽狂犬毒株已發生變異,原有的疫苗毒株已不能完全預防流行的偽狂犬病。
1998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分離出了抗原性強、增殖滴度高的鄂A株,研制了油乳劑滅活苗。以偽狂犬病毒鄂A株為新毒株TK/gG基因缺失株凍干活疫苗,臨床防疫效果在2000年以后,偽狂犬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2014年以后,臨床上豬偽狂犬病又有了新的變化,發病頻率增多,豬場養殖的犬貓死亡嚴重,神經癥狀明顯,特別是流產死胎、弱胎(母豬)現象較多。飼喂犬后,犬很快出現神經癥狀,死亡。豬場內鼠也有類似癥狀。這樣的現象進一步說明了偽狂犬病毒株在不斷變異、增強。因此,怎樣預防豬偽狂犬病、用哪種疫苗,成為了重要話題。
偽狂犬病的防疫與控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是靜態的格式,場內偽狂犬病的防疫程序與使用哪種疫苗都要經過血清學監測,結合市場臨床情況、生產狀況,制定一個合理的動態程序,并定期進行血清學監測,做到場內偽狂犬病穩定,逐步凈化。
現在,臨床上偽狂犬病的防疫程序主要為以下階段:
后備母豬:生長到60天左右,選擇一款偽狂犬凍干苗2頭份肌肉注射。生長到5個月~6個月,偽狂犬滅活苗2.5毫升肌肉注射。
經產母豬:產前40天左右,偽狂犬凍干苗2.5頭份注射,偽狂犬滅活苗2.5毫升肌肉注射,但不能同時使用。
商 品 豬:產后0天~3天,偽狂犬凍干苗1頭份滴鼻(黏膜免疫);30天左右,偽狂犬凍干苗1.5頭份~2頭份注射;70天~80天,偽狂犬滅活苗2.5毫升肌肉注射。
需要注意的是新型偽狂犬凍干苗一定要慎重使用,要結合市場實際情況及血清學監測選擇使用。 豬場偽狂犬病的控制與凈化,要定期監測,堅持每半年抽血樣進行鑒別血清學檢查,如發現野毒感染、血清學陽性豬,應及時隔離淘汰,以保持豬群無野毒感染,做到場內偽狂犬病穩定。
總之,控制偽狂犬病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規范引種。不得從偽狂犬病陽性場引種,并且在種豬運輸前對擬引豬只采血送檢,確定無偽狂犬野毒陽性后方可啟運引進。種豬引入本場后,需隔離飼養觀察至少45天后,才能并入生產豬群。為避免因引種帶入病原的風險,提倡自繁自養。
2.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實施封閉式管理。加強豬場大門口來往車輛人員的嚴格控制與消毒,把病原拒于豬場之外,控制生產一線人員外出,防止把病原帶入豬場內。
3.血清學抗體定期監測,淘汰病豬。對本場豬群定期進行抗體檢測,淘汰抗體水平較低母豬和野毒陽性豬。
4.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合理使用疫苗。疫苗是預防偽狂犬病的主要措施,根據本場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議使用基因缺失活疫苗和基因缺失滅活苗。
5.良好的飼養管理措施。加強營養物質,滿足豬只對營養的需求,對全群實施優飼,增強豬只抗病能力。
6.場內不養犬貓,加強滅鼠工作。單一飼養,多種動物可感染并帶毒,嚴防野狗野貓進入場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