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中國是世界第一生豬養殖和消費量大國,豬業占據著中國農業產業經濟的主導地位,是具備堅強生命力的長青產業。伴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跨越式發展轉變為持續有效發展的趨勢,我國的生豬產業也與其他行業一樣,增長模式正在由數量的快速增長轉向核心競爭力的創新驅動。
國內生豬繁育體系作為生豬產業鏈上的核心一環,隨著《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09-2020 年)》的實施,在種豬登記、系譜管理、性能測定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和經驗。經過業內眾多專家、企業的十多年的努力,我國種豬育種業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因為具備促進種豬場的場間遺傳聯系、形成優良種公豬遺傳資源的共享機制、提升我國的種豬的育種整體水平等功能與優勢,所以種公豬站的建設成為了養豬產業所關注的熱點。
本文根據政府相關部門的公開信息,對以銷售鮮精為目標的公豬站的需求數量和選址進行了討論,為公豬站的建設提供參考信息。
1計算公豬站的需求量
為確保公豬站的運營符合市場規律,公豬站的建設應考慮周邊區域的市場需求量,可根據肉豬出欄量或能繁母豬存欄量進行估算。
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近三年肉豬出欄頭數持續下降,由于年末能繁母豬存欄也呈現下降狀態,所以今年出欄肉豬頭數還可能繼續下降。但考慮到對市場向好的預期,故以2016年年末能繁母豬存欄頭數為參考數據,假設存欄量不下降,人工授精率85%,按公母比例1∶100~1∶150計算,約需要1.25萬~1.87萬頭公豬,按每個公豬站存欄規模 200 頭計算,約需要62~94個公豬站。
考慮母豬分布在不同地域、企業,實際所需公豬站數量可能會更多,如果公豬站規模大于200頭,實際所需公豬站數量也會相應減少。
2公豬站的選址
除了要調查市場容量,新建或擴建公豬站的選址還應根據人員、裝備的配備和交通及物流條件,考慮銷售和服務最優半徑。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生豬產業化進程顯著加快,傳統養殖模式正逐步向標準化、規?;?、產業化養殖模式發展,全國各地也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為生豬養殖業布局了合適的發展規劃和發展區域。以《廣東省生豬生產發展總體規劃和區域布局(2008-2020年)》為例,其中對廣東省生豬養殖劃分了東部、北部、西部、中部城郊四個產業帶并分別設定了出欄肉
豬頭數發展目標。
通過圖3可知,無論是從政府規劃還是生產實際,東部生豬產業帶與西部生豬產業帶都是廣東省生豬生產的密集區域,業務潛力大,應作為新建、擴建公豬站的業務開展首選目標地區。同時,西部生豬產業帶與北部生豬產業帶都被規劃為發展中、小型生豬養殖場為主,更適合專業化公豬站的業務開展。
東部生豬產業帶規劃為發展大、中型生豬養殖場為主,更適合建設規模稍大的公豬站,為確保業務穩定和有序發展,最好能與用精企業聯合投資建設。中部城郊產業帶規劃為發展大型標準化生豬養殖場為主,對種公豬站的要求可能更傾向于養豬企業自建種公豬舍,但在優良基因引進和生產管理方面應該仍有與外界合作的需求。
無論種公豬站采取何種形式建設,市場對于種公豬的需求量是可以估算的,在以假定200頭規模的固定前提下,可以大致估算各區域對種公豬站
的需求數量。以《廣東農村統計年鑒2016》中所發布的2015年末廣東省各地級市能繁母豬存欄頭數為計算基礎,各市及各產業帶的公豬站需求量估算見表1。
由表1可知,如果以地級市的行政區域為單位估算,對種公豬站的數量需求最大,但實際生產中商業活動不會局限于行政區劃的范圍,故按所屬產業帶統一估算會相對更準確。若新建商用型種公豬站,同時還應考慮許多大型養殖場往往已經自建種公豬舍,會擠占相應的市場容量,因此,市場調查應取得相應的數據,對種公豬的需求數量進行修正。
3其他注意事項
凍精在冷凍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對運輸距離和保存時間不敏感,但對于鮮精而言,從公豬站到用精豬場的運輸過程是非常關鍵的環節,由于鮮精的最佳保存溫度為16~18℃,對保溫設備的要求較高,而且保質時間也相對較短,故運輸過程中需要考慮當地的氣候、交通方式和客戶配種時間,選用合適的稀釋液和交通工具。
受此因素影響,種公豬站的選址不但要求生物安全有保障、遠離居民區,還要考慮與潛在客戶的交通條件是否順暢,以達到及時有效服務客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