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請登錄] [免費注冊 首頁-招商-代理-品牌-企業-展會-資訊-專題-招聘
微畜牧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會
  • 專題
  • 招聘
  • 報價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內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頁
  • 資訊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 海水魚類養殖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來源:  發布日期:2017-11-06  發布者:佚名  共閱587次

    國家海水魚體系首席科學家關長濤談如何扭轉海水魚養殖弱勢

    前不久,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以下簡稱:海水魚體系)建設啟動會暨海水魚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山東青島舉行,這意味著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鰨、大黃魚、石斑魚、海鱸、卵形鯧鲹、軍曹魚、河鲀等9大主養品種此后擁有一個統一的組織來協同發展。據了解,海水魚體系由原國家鲆鰈類產業技術體系擴容而成,原鲆鰈類體系專用養殖網箱崗位科學家及體系秘書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關長濤研究員任新體系首席科學家。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產量在全國海水養殖總產量中所占比率只有7%,在魚、蝦、貝、藻四大類海水養殖中,產量最低。鑒于此,關長濤認為,“十三五”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海產魚類產量減少不應該是減養殖產量,而是應該減捕撈產量,這顯然有利于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而捕撈產量的減少,如減少捕撈產量200萬噸~300萬噸,就要靠發展海水魚類養殖來補充。所以,海水魚類養殖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將會面臨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作為海水魚體系首席科學家,如何在體系搭建起始之年帶領團隊做好能支撐起產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和技術支撐,將海水魚養殖的弱勢逐漸扭轉,研討會上,筆者采訪到新體系首席科學家關長濤。

    筆者:目前,農業部將原來的鲆鰈產業技術體系擴充為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能否介紹一下新體系變化情況?

    關長濤:自2008年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全面啟動建設以來,體系建設有力支撐了國家糧食連年豐產、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民持續增收,被認為是農業科技領域的一項重大管理創新,受到了國家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十三五”期間,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發展的新要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也做了優化和調整。水產品作為農業部“十三五”期間要加強推動發展的“優勢特色農產品”之一,體系建設也得到了加強和完善。“鲆鰈類體系”擴容為“海水魚體系”就屬于調整比較大的體系之一。

    海水魚體系在原來鲆鰈類體系的3大主養品種、11個崗位和10個綜合試驗站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容,包含9個主養品種(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鰨、大黃魚、石斑魚、海鱸、卵形鯧鲹、軍曹魚、河鲀),6個研究室(遺傳改良、營養與飼料、疾病防控、養殖與環境控制、加工、產業經濟研究室),29個崗位和19個綜合試驗站,養殖區域也由黃渤海沿岸拓展至全國沿海11個?。ㄖ陛犑校?。

    人員方面,崗位科學家增加了18名,綜合試驗站站長增加了9名;經費方面,原鲆鰈類體系的年經費為1300萬元,擴容為海水魚體系后,年經費增加到3010萬元。

    筆者:擴充之后,體系所轄產業的產值將增大到多少?

    關長濤:產值只能是個估算值,因為近年來海水魚養殖產量基本呈逐年遞增的趨勢,魚產品價格方面雖有波動,但變化不是很大。原來的鲆鰈類三大品種的最高年產量為14.05萬噸,年產值約70億元。擴容為海水魚體系后,海水魚目前的產量為134.8萬噸,年產值約650億元~700億元。

    筆者:新體系在“十三五”中有哪些規劃,將重點解決哪些產業問題?

    關長濤:“十三五”期間,農業部對漁業發展的總體要求是“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但對于海水魚類養殖業,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016年,我國海產魚類(包括捕撈和養殖)總產量為1053.51萬噸,其中養殖產量為134.76萬噸,也就是說,我國海產魚類中的養捕結構為13∶87,這與全國水產品養捕結構(74.5∶25.5)相比,海水魚的養、捕結構嚴重失調。另外,目前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產量在全國海水養殖總產量中所占比率只有7%,在魚、蝦、貝、藻四大類海水養殖中產量最低。

    鑒于此,我們認為,“十三五”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的海產魚類產量減少不應該是減養殖產量,而是應該減捕撈產量,這顯然有利于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而捕撈產量的減少,例如減少捕撈產量200萬噸~300萬噸,靠什么來補充,就要靠發展海水魚類養殖。因此,我們提出了“十三五”我國海水魚養殖產業的發展定位和目標及體系建設任務,以“綠色發展、增產增收、提質增效、富裕漁民”為發展定位,體系建設任務為:面向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產業發展需求,圍繞制約產業的突出問題,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集成、試驗和示范,突破制約瓶頸,為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產業健康穩步發展提供持續技術支撐,努力實現“生態友好、生產發展、設施先進、產品優質”的產業發展目標。

    具體做法一是要摸清家底,搞清楚我國海水魚養殖目前到底有多少個養殖品種,各品種的產量是多少,每個品種的養殖模式和規模及各模式的產量;二是在分析“家底”數據的基礎上,統籌主要養殖品種與養殖模式的產業布局,逐步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系統化、規范化可持續發展;三是要規劃好體系重點研發任務;四是要有效組織實施,充分發揮體系專家力量強、龍頭企業多、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有效組織體系任務的聯合攻關,創新產業技術,突破制約瓶頸,強化示范帶動,完成既定目標。

    “十三五”期間,海水魚體系針對目前海水魚產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制定了七項具體任務,其中,兩項為體系曾面對重點任務,五項為功能研究室的重點任務。

    體系重點任務一是海水魚類主要養殖模式的工程優化與示范。重點解決面廣、量大的近海網箱、傳統池塘和工廠化流水養殖的產業升級問題,建立環境友好型養殖模式,提升產業形象和產品質量,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二是海水魚類深遠海養殖模式構建關鍵技術研發。重點發展養殖工船、智能化養殖平臺等深遠海養殖模式,拓展海水養殖新空間,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戰略實施。

    功能研究室重點任務一是海水養殖魚類種質資源評價與新品種培育,著力構建海水魚種業體系。二是海水魚飼料新型蛋白源開發及利用,重點解決魚粉、魚油蛋白原替代問題,緩解對自然資源的依賴。三是海水魚類重要疾病疫苗的創制與應用,針對海水魚類養殖中的重要病害創制疫苗。四是海水魚加工、貯運與質量保障技術,重點是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加工、電商、超市及出口產品份額。五是海水魚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與市場分析研究,重點是為海水魚養殖產業發展、結構調整、布局優化等提供決策依據。

    養殖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的提升及發展是需要過程的,絕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我們期望通過海水魚體系以上研發任務的實施,到2020年,達到以下產業提升的預期目標:一是實現海水魚養殖總產量增長20%~30%;二是規?;>W箱和岸帶池塘養殖對海洋環境影響得到有效控制,大面積病害疫情發生率減少40%;三是增強深遠海養殖拓展能力,建立真正走向深遠海養殖的示范工程;四是配合飼料使用率提高15%;五是海水魚養殖良種化率提高20%;六是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加工、電商、超市及出口產品份額明顯提高;七是高端養殖模式(工廠化、深水網箱和養殖工船等)產能貢獻率由目前的24%提升到35%以上。

    筆者: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產量在總量中的占比較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關長濤:雖然我國海水魚類養殖在過去的20多年中產量增加了100多萬噸,但從我國水產養殖總體來看,海水魚養殖產量在水產品總量中占比還是非常低。2016年,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產量134.76萬噸,占全國水產品總量(6901.25萬噸)的1.9%,占海水養殖總產量(1963.12萬噸)的7%。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提出,海水魚養殖不是“減”的問題,而是要“增”,要通過增加海水魚類養殖產量來補充壓減的近海捕撈產量,這也是調整海洋漁業產業結構和保護近海漁業資源必然選擇。分析海水魚類養殖產量在水產品總量中占比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我國海水魚類養殖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相對起步較晚,我們平常提到四大類海產品時都習慣說魚、蝦、貝、藻,但我國海水養殖四次浪潮的排序卻是藻、蝦、貝、魚。也就是說,海水魚類養殖業的興起相對較晚,時間不長。

    二是我國海洋自然漁業資源中,海水魚類的年捕撈量超過了1000萬噸,我國大眾化消費的海水魚,如帶魚、鲅魚(學名藍點馬鮫)等,都是來自于捕撈自然漁業資源,而養殖的主要是自然資源較少、經濟價值較高的海水魚種類(如大黃魚、石斑魚、鲆鰈類等)。實際上是對捕撈自然資源的一種補充,如僅從國內市場需求來看,若保持海水魚類總量不變,那么這個補充量將隨著近海漁業資源的衰退和資源保護力度的加大而增加。

    三是部分海水魚類的養殖存在一定的技術難度,包括親魚的獲得與培育、苗種的人工繁育、餌料轉換與養成飼料等。

    四是目前我國養殖的海水魚類多以鮮活消費為主,品種多而雜,沒有形成類似挪威大西洋鮭和中國羅非魚這樣的國際化大品種,鮮活消費市場基本就那么大,好一點的發展到10萬噸左右基本就開始走下坡路(供給過多,市場價格下降,養殖業下滑)。因此,如何通過加工和引導消費及銷售方式的轉變來培育一兩個國際化的大品種,是我們海水魚產業今后要努力推動的一項工作。

    筆者:您認為國內海水魚類養殖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關長濤:我們對1990年到2016年的27間我國海水魚養殖產量做了一個統計。1990年,我國的海水魚養殖產量只有4.3萬噸,到2016年則增加到134.8萬噸,應該說,近20多年中我國的海水魚類養殖產量增加了130多萬噸,從技術到產業都取得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目前的問題也比較多,我個人認為,海水魚類養殖產業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缺少拉動產業大發展的國際化品種。目前,我國有一定規模養殖的海水魚類近30種,品種多而雜,未能形成一個類似挪威大西洋鮭、中國的羅非魚等這樣的國際化品種。

    二是主養模式與產業技術亟待升級。目前,我國在海水魚類養殖產業中仍以傳統、粗放、低效能的養殖方式(近海小型網箱和近岸傳統池塘占70%以上)為主,養殖設施陳舊、生產方式落后、產業形象不佳、養殖環境不斷惡化以及缺氧造成大面積死魚、抵御災害(高溫、低溫、臺風等)能力差、病害頻發等問題比較突出。

    三是主導養殖魚類的良種選育研發滯后。主養品種的種質退化嚴重,良種覆蓋率較低,尤其缺乏抗病、抗逆新品種。目前海水養殖魚類中,申報審定的新品種有10個,但多集中在鲆鰈類(6個)。

    四是深遠海適養空間拓展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深遠海養殖工程裝備落后、保障能力弱、適宜養殖品種與相應養殖技術研發滯后等。

    五是健康養殖應急機制與保障措施缺乏。疾病防控缺乏有效手段,養殖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配合飼料的普及率不高等。

    六是產業鏈末端的加工產品開發不足,市場拓展受限。目前僅有大黃魚、河鲀、卵形鯧鲹、鱸魚等有加工產品,但規模都不大。沒有后續的加工、超市、電商等產品拉動,僅靠鮮活產品,產業肯定做不大。

    七是產業組織化程度低,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筆者:海水魚養殖中使用冰鮮魚餌料還比較多。據您了解,國家對使用冰鮮魚養殖持什么態度?

    關長濤:目前,我國的海水魚類養殖中冰鮮魚(鮮雜魚)餌料的使用量的確占了一定的比例。大家知道,我國現有養殖的海水魚類中絕大多數屬“肉食性”魚類(植食性、雜食性魚類比較少),其顯著營養特點是需要高達30%~60%的飼料蛋白質,所以在海水魚養殖發展初期投喂冰鮮雜魚是解決養殖飼料問題的有效方案。

    然而,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大量鮮雜魚的投喂就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如飼料浪費、水環境污染、成本增加以及加劇幼魚捕撈而導致的漁業資源破壞等。因此,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非常反對以冰鮮雜魚作為飼料投喂的,并積極鼓勵和引導養殖生產中推廣使用配合飼料。

    就目前來看,雖然尚未全面禁止養殖生產中冰鮮雜魚的投喂,但隨著我國近海漁業資源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禁止冰鮮雜魚投喂將是必然趨勢。

    筆者:在海水魚養殖上領先的國家,從產業體系層面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可借鑒的?

    關長濤:世界上海水魚類設施養殖較發達的國家主要有挪威、日本和美國等。其中挪威被公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海水網箱養殖最具成功的典范。自二十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試養大西洋鮭獲得成功,海水網箱從無到有,發展成為世界上網箱養殖技術最成熟、發展最迅速、效益最好的國家,2015年養殖產量131.46萬噸(其中94.5%為大西洋鮭,即三文魚),產值超過50億美元,海水網箱養殖成為挪威國民經濟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挪威海水魚類養殖值得我們借鑒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根據國情和海況條件找到適宜的養殖品種和養殖方式。首先,挪威三文魚的養殖產量幾乎相當于中國所有海水魚養殖產量的總和,并將其打造成全球消費的國際化品種;其次,挪威根據其多峽灣、無臺風的優越深水海域條件,發展以深水網箱為主體的海上工程化養殖。

    二是重視新技術的開發與投入。挪威的三文魚養殖每年將養殖總產值的5%(約1.5億美元)返回用于開發研究,可以想象,挪威開發經費的雄厚。

    三是注重全產業鏈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建設。挪威的三文魚養殖以高性能的網箱及配套設施、工程與控制技術為基礎,集成生物工程育種、健康苗種生產、優質餌料、魚病疫苗與免疫、數字化與信息化管理、產品加工和國際化品牌的打造等多項產業關聯技術,綜合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挪威的海水網箱養殖從近岸淺海海域發展到遠岸深水區域,從周長小于40米的小型網箱發展到周長達160米~200米以上的大型網箱,養殖成本也從10多年前的53挪威克朗/公斤下降到16挪威克朗/公斤。

    四是注重技術創新。挪威在深海養殖設施與工程技術方面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繼HDPE圓形網箱、大型鋼結構框架網箱、TLC張力腿網箱、自翻轉式網箱之后,近年來,挪威在發展海水魚離岸養殖方面大膽創新,設計并投資建造了國際首例半潛式全自動現代化三文魚養殖裝備(半潛式深海養魚場),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深海養殖設施,設計養魚量150萬尾,具備遠海魚類養殖與輸送、飼料儲藏和投放、智能化管理與運營等功能,實現了全自動化運作。此外,挪威還最新設計了一種稱為“巨蛋”的養殖設施和一種高度自動化的深海養魚工船,這兩個設施雖然目前仍處于試驗或概念設計階段,但可以看出,挪威在推動產業不斷進步與發展方面的創新意識。

    打印本文   返回頂部   關閉該頁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答案
    公司簡介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友情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 在線客服QQ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_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_67149中文无码久久_18HDXXXX国产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