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腹瀉是豬場三大疾病之一,該病一年四季都快咳發生,其中冬春季節的腹瀉不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豬患腹瀉后常見臨床表現為:嘔吐、腹瀉,拉白色或淺黃色稀便,重癥患豬脫水迅速,體重明顯下降。下面針對不同的類型的腹瀉提供相應的中藥療法。
注:本文中所有方劑中的用藥量均為50kg左右豬的用藥量
一、外感腹瀉
患豬表現為精神不振,四肢發涼,腹部脹氣,起臥不安,糞便呈灰白色水泥漿樣,并具有酸臭味。
處方一、黨參15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紫蘇15克、藿香15克、木香15克、炒葛根20克、焦山楂18克、神曲15克、車前草20克、石榴皮18克。
處方二、雙寶15克、白頭翁15克、紫蘇15克、蒼術15克、茯苓15克、桂枝15克、木香12克、生姜10克、黃芩10克、半夏10克、甘草10克。
將處方藥物煎水后,混拌與飼料中供豬使用,一般連用2-3天即可痊愈。
二、寒濕型腹瀉
患豬表現為精神倦怠,食欲減退或不食,四肢欠溫,腸鳴腹瀉,糞便呈淡黃色,尿短且少,患豬有時伴有咳嗽癥狀。
處方、肉蔻15克、藿香15克、砂仁10克、紫蘇15克、白術(炒)15克、厚樸15克、干姜10克、車前15克、茯苓15克、桂枝15克、豬苓20克。
藥物煎水待溫后給患豬混伴于飼料中給患豬喂服,連續用藥2-3天。
三、脾虛型腹瀉
患豬表現為精神倦怠,喜臥懶動,皮膚干燥,肛門松馳,糞便呈灰白微黃色溏漿狀,并常帶有消化未盡的食物,有些豬患病后長期腹瀉或反復出現腹瀉,并時有脹肚癥狀,患豬消瘦迅速,眼窩下陷。
處方一、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木香10克,藿香12克,葛根12克,甘草10克。
處方二、黨參15克、山藥15克、茯苓15克、蒼術15克、扁豆15克、甘草12克、白術12克、砂仁12克、生姜12克。
藥物煎水待溫后給患豬混伴于飼料中給患豬喂服,連續用藥3-5天。
四、濕熱型腹瀉
患豬表現為精神不振,體溫升高,耳鼻俱熱,口渴喜飲,四肢溫熱,腸鳴腹痛,瀉下如注,糞便呈稀湯樣,并常帶有粘液。
處方一、葛根12克,黃連10克,黃芩12克,炙甘草10克,若大便呈赤白者,加白頭翁12克。
處方二、白頭翁30克、黃柏15克、黃連15克、秦皮15克。
處方三、山楂20克、神曲15克、茯苓15克、萊服子15克、陳皮15克、半夏15克、連翹15克。
藥物煎水待溫后給患豬混伴于飼料中給患豬喂服,連續用藥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