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近日,農業部畜牧業司畜牧處的李尚民表示,當前資源化利用的問題中,南方部分地區的畜禽養殖規模超出土地、水資源等環境可承受范圍,建議向東北三省等轉移。...
年38億噸畜禽糞污利用率不足6成:南方養殖或可向東北轉移
南方養殖規模是否已超過當地壞境容納量,對于南豬北養是“污染轉移”,東北人民是怎么看的?
農業部畜牧業司畜牧處的李尚民近日表示,當前資源化利用的問題中,部分地區的畜禽養殖規模超出土地、水資源等環境可承受范圍,特別是南方水網地區,包括湖南、湖北、江蘇、江西和浙江等省,建議向東北三省等轉移。
200多個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列入國家支持
201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等要求。
6月下旬,農業部在湖南長沙召開全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會議,農業部畜牧業司畜牧處的李尚民介紹稱,針對此目標,農業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中央財政畜禽糞污資源利用項目,每年投入20億元,用于支持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其中,僅2017年就率先支持51個重點縣。
李尚民強調說,在第一批51個重點縣中,作為農業大省,湖南省最多,擁有8個重點縣。
李尚民還介紹了農業部提煉出的7種糞污資源化利用典型模式:收集還田、專業化能源利用、固體糞便堆肥利用、異味發酵床模式、糞便墊料回用、污水肥料化利用和達標排放等模式。
此外,據8月30日農業部召開的發布會,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司長吳曉介紹,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一同研究,提出要在2018至2020年,三年內“集中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投入力度,支持200個以上畜牧大縣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
等到2020年,列入國家支持的200個畜牧大縣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需達到9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
南方養殖規模已“超標”要往東北轉?
據農業部數據,我國每年畜禽糞污產生量約38億噸,但綜合利用率不足60%。
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感慨,在古代中國,畜禽糞便是農民幾乎唯一寶貴的植物養分添加來源,隨著國民生活方式的改變、拋棄了農、牧結合、用養結合的優良傳統后的中國種植業,幾乎完全依靠化肥,導致土壤的真實肥力不斷下降,這也限制了糞便還田利用。
對此,李尚民也向記者分析稱,農牧結合的激勵機制沒有真正形成,特別是在基礎龐大的小養殖戶現狀下,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有所限制。
與會的一名桃源縣當地的養雞戶潘先生則告訴記者,他的養雞場大約有4000只雞,目前幾乎所有的糞便都被運到潘先生自己的橘子林進行堆肥使用,無需另外處理。
不過,潘先生也說道,其所在的鄉鎮養雞大戶們,并非均有其他種植業配合使用糞便, “各有各的途徑,有的被鄰居拖走了,有的就被扔到其他地方去了。”
李尚民還提到,當前資源化利用的問題中,部分地區的畜禽養殖規模超出土地、水資源等環境可承受范圍,特別是南方水網地區,包括江蘇、浙江、湖南等省,建議向東北三省等轉移。
南方養殖向北方轉移,東北人民怎么看?
黑龍江:資源化轉換 禽畜糞便成了"香餑餑"
今年年初,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朱宇被禽畜糞便在市場上翻天覆地的身價“震撼”到:“在五常等水稻主產地,雞糞成了最緊俏的商品,價格至少比去年翻了一倍,最高時賣到800元一噸,這在以前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
據測算,目前,黑龍江省畜禽養殖糞污總產量1.13億噸,其中可收集利用3800萬噸,可還田1200多萬畝,能生產近100億斤的綠色有機農作物,實現產值200多億元。原本的廢棄物如今成為可以利用的資源,真正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