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去年夏秋季節,我國南方10余個省市出現一種被稱為“高熱病”的生豬疫病,我縣上梅、孟公、西河等鄉鎮養殖場(戶)也相繼感染此病,造成上萬頭豬死亡,給養豬業帶來很大損失。經農業部組織聯合攻關查明,“豬高熱病”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俗稱藍耳病)變異病毒株引起的一種急性高致死性疫病。目前,該病在全國及省內部分地區己有明顯抬頭,廣東等地疫情嚴重,與我縣鄰近的部分縣市也有散發的跡象,疫情再次暴發,大面積流行的可能性很大。該病主要以豬高熱、發病急和死亡快為特征,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50%以上,母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育肥豬也可發病死亡。這種病來勢猛,傳播快,飼養管理條件差的散養戶和小型豬場多發,往往能給養豬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目前,正值高溫季節,加上豬價上漲激發老百姓養豬熱情,養豬戶(場)補欄情況普遍。預防“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也因此顯得尤為重要,應采取有力措施進行防范:
一、從科學養殖入手,改善飼養環境,加強綜合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預防工作。
1.加強飼養管理。養豬場要采用“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冬天既要注意豬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風;夏天高溫季節,要做好豬舍的通風和防暑降溫,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保持豬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降低應急因素。保證充足的營養,增強豬群抗病能力。同時要杜絕豬、雞、鴨等動物混養。2.科學免疫。嚴格按照當地動物防疫部門的建議,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時、按量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細小病毒、鏈球菌病、大腸桿菌病、豬肺疫等動物疫病的免疫。一般情況下,商品豬23~25日齡時,免疫一次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種母豬除此之外,還要在配種前免疫一次;種公豬每隔6個月還要免疫一次。在免疫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正規廠生產的疫苗(縣動監所引進的疫苗皆為國家指定的正規廠家生產),要規范免疫操作,并做好各項消毒工作。當周圍地區發生動物疫情時,要按照動物防疫部門的要求進行緊急免疫。3.嚴格消毒。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除豬舍糞便及排泄物,對各種污染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飼養場、豬舍內及周邊環境增加消毒次數。4.藥物預防。在當地獸醫的指導下,選擇適當的預防用抗菌類藥物,并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預防豬群的的細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5.適時補欄。要選擇從沒有疫情的地方購進仔豬,同時,購買前要查看檢疫證明,購買后一定要隔離飼養一周以上,體溫正常再混群飼養。6.做好基礎免疫工作。在認真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預防的同時,還必須做好其它如鏈球菌病、口蹄疫等病的基礎免疫和免疫強化工作。
二、配合動物防疫部門,開展群防群控
1.發現病豬要報告。發現病豬后,要立即對病豬進行隔離,并立即報告當地動物防疫站,要在當地防疫人員指導下按有關規定處理。對病死豬及其糞便、墊料等要深埋。有條件的地方,將病死豬及其污染物集中焚燒處理。
2.不宰、不食病死豬。按照《動物防疫法》和國家有關規定,嚴禁販賣病死豬,也不能屠宰病死豬自食。
3.對生豬販運與屠宰人員違法行為積極舉報。各類豬群對藍耳病高度易感,患病豬進入流通,就會加快該病的傳播,導致疫情的擴散和蔓延,引起大暴發、大流行。除動物防疫部門應加大對販運、屠宰、收購病死豬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外,群眾要積極舉報,自覺參與到阻擊藍耳病戰役中來,只有建立起群防群控的疫病防控基礎,才能有效阻止疫病的傳入、擴散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