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微生物發酵床養豬是近年從日本引進的新興養豬技術,利用有機墊料建成發酵床,通過添加商業化的微生物,豬排泄出來的糞便被墊料掩埋,水分被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熱蒸發,豬糞尿經微生物菌的發酵后,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轉化,達到無味、無臭、無害化的目的,是無污染、無排放的、無臭氣的環保養豬技術。
1、益生菌發酵床養豬的方法
發酵床主要由有機墊料制成,墊料的主要成分包括木屑、鋸末、花生殼、干草粉、秸稈粉、稻殼、玉米芯、土和少量粗鹽、微生物發酵劑。鋸末、木屑占墊料總重的50%-90%,其他輔料可以占10%-50%。土的用量約占墊料總重的10%,要求使用未施過化肥或農藥的泥土。墊料中加粗鹽有利于木屑的分解,用量為墊料總重的0.3%。把上述的物料混合均勻,堆積發酵3天左右。
發酵床養豬在國內發展非???/p>
一般豬舍中墊料的總厚度約為40-90厘米,有條件的可先鋪30-40厘米厚的木段,然后鋪混合墊料。若木屑來源不足,墊料數量不多,也可先鋪50厘米厚的玉米秸稈或30厘米厚的稻殼, 然后再鋪發酵好的墊料,發酵好的墊料不能少于40 千克。另外,需要加入微生物益生菌的用量是1千克/平方米,墊料的濕度要控制到30%-60%。
豬舍一般寬4-6米,長8-20米,立柱高1.8-2.0米,頂高3 米左右。坐北朝南,屋頂要做好保溫隔熱設計,以利冬季保溫及夏季隔熱。房頂設有可自由開閉的窗子,陽光可照射整個豬床面積1/3。南北墻可設大窗或使用卷簾,并且從太陽升起至太陽落下,可照射整個豬床,使豬舍內部的微生物可適宜地生長繁殖。
如果用溫室大棚模式,跨度一般為4-5米,長度為20-25米,四周圍欄高1.0-1.2米,支撐大棚可用空心磚等材料砌成,棚高一般在2.7-3.0米。材料可選用鋼筋、水泥等材料,頂部覆蓋塑料薄膜、編織布、草簾等。
通常每間豬圈凈面積約25平方米,可飼養肉豬15-20頭,一般每頭豬占地1.2-1.5平方米,并要向地面以下深挖50-90厘米。
發酵床在仔豬保育方面效果非常好,且也較普及。
2、優點
采用發酵舍零排放養豬技術后,由于有機墊料里含有相當活性的特殊有益微生物,能夠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豬的糞尿排泄物,不需要每天清掃豬欄,沖洗豬舍,沒有任何沖洗圈舍的污水,從而沒有任何廢棄物排出養豬場,真正達到養豬污物零排放的目的。
發酵床豬舍為全開放,使豬舍通風透氣、陽光充足、溫度、濕度均適合于豬的生長。豬的排泄物在益生菌的迅速分解下,豬舍環境可達到無臭、無味。
在飼料中按一定比例添加發酵床專用菌飼料添加劑,可相互作用而產生代謝物質和蛋白酶、淀粉酶、纖維酶等。同時還耗去腸道內的氧氣,給乳酸菌的繁殖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改善豬的腸道功能,提高飼料的轉化率,一般可以節省飼料10%左右。
豬飼養在墊料上,環境舒適,活動量較大,生長發育健康,幾乎沒有豬病發生,幾乎不用抗生藥物,提高了豬肉品質。
墊料在使用3-5年后,形成可直接用于果樹、農作物的生物有機肥,達到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效果。
由于生物發酵舍養豬技術不需要用水沖豬舍和每天清除豬糞,采用自動給食、飲水,達到了省工節本的目的??晒澦?0%以上,在規模養豬場應用這項技術,經濟效益非常明顯。
為規避發酵床養豬的缺點,很多豬場階段性采用發酵床。
3、缺點
發酵床養豬法的豬舍內不能使用化學消毒藥品和抗生素類藥物。如果使用,將殺滅或抑制微生物,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雖然推廣的商業機構強凋發酵床養豬疾病較傳統飼養發病率低,但不是不會發生。當豬場和豬群發生呼吸道疾病時,養豬同行面臨著兩難的選擇,不用藥豬生長速度緩慢,成活率和生長速度、飼料報酬均降低。另外,所謂的益生菌是不可能抑制病毒的,當豬場發生藍耳病、圓環病毒等常見病毒性疾病,或者口蹄疫、豬瘟等烈性傳染病時,連化學消毒藥都不能使用,單純靠隔離治療疫病是不可能控制住的。但用藥就不能再發酵了,并且病毒將長期存在發酵床養豬豬合的溫床上,一旦發病將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