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現在的許多豬場,都實行全進全出制度,也就是一批豬同時進入,到一定時間后再全部轉出。另外,由于現在豬場往往是滿負荷生產,豬舍的利用率非常高。
如果遇到一批豬產仔時間拉得很長,那就很麻煩了。因為有的豬可能提前三天,也可能推后三天甚至更長,這樣前后產的時間可能差別一周以上。如果是采用早期斷奶,就會有部分仔豬日齡太小而斷奶,很難順利存活。
曾經有一個豬場采用了產后調整母豬的措施。在母豬產后,將已經產的母豬集中在一個豬舍,而將未產的母豬移到未產的豬舍里,這樣每批豬只能差上一兩天,既便于管理,斷奶時仔豬也更均勻了。
但在趕豬時遇到了難題,未產的母豬比較配合,但已產的母豬很難趕。首先是產后母豬很虛弱,不愿意活動。另外,母豬還顧及它產的仔豬,只怕別人會傷害到小豬。
這是豬生活習性方面的母性行為。在這一點上,豬遠遠不及狐貍,因為母狐貍產仔后,不用說人去接觸小狐貍,就是在不遠處大喊大叫,母狐貍也會認為要傷害小狐貍,往往會叼著小狐貍到處跑,甚至直接將小狐貍咬死。
但這個特點,仍然可以為人所利用。飼養人員發明了趕產后母豬的好辦法。先讓母豬聞一下它產的仔豬的氣味,然后提著小豬后腿在前面走,母豬往往會順從地跟在人的后面,這樣就很順利地將母豬趕到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