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9月18日至19日,西北地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協作區第一次聯席會議在嘉峪關市召開,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人在會上簽署協作備忘錄,按照“區域協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強化保障”的原則,加強源頭治理、質量追溯、檢驗檢測等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務實合作,建立西北地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協作區,合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食品藥品安全屏障。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稽查局和內蒙古、西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同志應邀出席會議。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省食安辦主任李存文主持會議,局領導姚念文、宋保才、柴吉民、王勝、趙淑艷出席會議。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內蒙古、西藏8省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部分市州和機關、直屬單位及省內部分食品藥品企業負責同志12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嘉峪關市委書記王硯會見了參會代表,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進平出席聯席會議并致歡迎辭。
會上,代表們觀看了嘉峪關市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宣傳片,國家總局稽查局王松林副巡視員就強化區域協作、加強稽查辦案作專題講話,陜西省局胡小平局長、寧夏自治區局馬云海局長、青海省局魏富財副局長、新疆自治區局張剛強副局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王雨峰副局長、內蒙古自治區局楊璽局長、西藏自治區局溫世宏副局長、甘肅省局姚念文副局長分別就推進區域協作、建立西北地區食品藥品監管協作區、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食品藥品安全屏障進行了交流發言,大家一致認為建立西北地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協作機制,符合西北地區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實際,符合食品藥品安全風險“一地有隱患、區域受警示”的規律和特點,符合國家總局推進區域監管協作的有關精神和要求,有利于促進監管經驗的互學互鑒、有利于促進監管資源的互補互用、有利于促進監管信息的互通互認,有利于各類食品藥品安全輿情的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早處置,必將有力提升協作區各地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效能、有力提升協作區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開啟協作區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嶄新局面。
會議審議并簽署了《西北地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協作備忘錄》,明確從七個方面加強合作,一是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合作機制。加強突發事件信息通報、協同處置,提升聯動能力,科學處置重大或跨區域突發事件。二是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合作機制。加強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頂層設計、制度建設,以信息追溯平臺為基礎,實現西北地區食用農產品銷售、食品藥品生產、流通企業追溯信息有效對接。三是建立檢驗檢測資源共享合作機制。共建共享生物制品、牛羊肉基因檢測、中藥材檢驗、重離子裝置檢測、電磁兼容等重點實驗室。共同申請國家級科研項目研究,共同承擔國家、地方標準制修訂研究工作,推動地方特色食品標準、監管急需標準制修訂。四是建立省際聯動監管和執法合作機制。按照“及時傳遞、公開透明、快速協查”的原則,建立違法案件聯查聯打制度,健全案件協查機制、跨區域重大案件聯合查處和快速反應機制。五是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合作機制,互通共享食品藥品質量檢測信息,實現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檢測結果互認,共同分析風險預警形勢,研究制定區域風險防控對策。六是建立產業發展合作機制。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聯通,重點在清真食品、道地藥材、中藥配方顆粒、新型醫療器械、地方標準研究等方面深入開展合作,協同建立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監管保障體系。加強食品藥品監管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的互學互鑒,拓展合作領域,提升監管能力。七是建立隊伍建設合作機制,建立師資共享、委托辦班、掛職鍛煉、跟班學習制度和審評專家、檢查員資源共享機制,互派互抽技術專家、檢查員參與相關工作。會議決定,成立西北地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協作區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協作工作機制,每年由協作區成員輪流組織召開聯席會議。經與會代表共同商定,2018年的協作區聯席會議由協作區倡議發起人之一,寧夏自治區局主持召開。
李存文局長在主持聯席會議時指出,會議取得豐碩成果,在應急處置、稽查執法、質量追溯、技術支撐、資源共享、產業發展、隊伍建設等方面達成多項共識,為加強區域合作交流、提升現代監管能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食品藥品安全屏障,奠定了堅實基礎。會議充滿新思想和正能量,給甘肅省的同志上了一份營養豐富的精神大餐,上了一堂生動務實的監管大課,激活了思維,激發了動力,是一次互學互鑒的會議。要做好區域合作的“功課”,經常走出去向兄弟省局學習,邀請兄弟省局的同志們多到甘肅傳經送寶、加強交流,使區域協作充滿新思想、新活力。協作區成員要凝心聚力、攜手并進,落實會議成果,加強務實合作,共建共享絲綢之路經濟帶食品藥品安全屏障。
會議期間,邀請中國健康傳媒集團首席輿情分析師、中國食品藥品網總編輯王春梅為會議代表作《食品藥品輿情特征與應對策略》專題培訓,組織會議代表赴嘉峪關、酒泉市考察食品藥品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