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2017年8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3586萬頭,生豬存欄量35485萬頭。其實對比2015年,母豬下降了200多萬頭,生豬下降了3000多萬頭,到2017年底,各禁養區的豬場拆遷工作進入尾聲,近幾年來,很多養殖戶退出養豬,其中大部分都是小規模散養戶,散養戶退出養豬的主要原因是豬價格走低,豬飼料,用藥成本高,有的地區正好處于禁養區,再加上有些疫情,生豬急于脫手,這樣就沒什么議價能力,經常有養殖戶問,散養戶的未來在哪里,應該怎么做,高老師查閱了一些資料,參考自身的經驗,提出四點建議,供養殖戶參考:
1提高技術水平,精細化養豬
之前只要有錢就能養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養豬的不懂技術,就很可能會有損失,可以自己學習一些專業知識,向當地做的比較好的養豬大戶學習,或者選擇實力強的公司合作,公司提供技術指導,或者提供豬苗,等豬出欄的時候再收豬,不過還是要慎重,市面上魚龍混雜,要找一個好的合作伙伴還是很困難的,市場如果長期處于低谷,公司也是有舍棄養殖戶的可能,養殖戶也要多做一些準備,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2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擴大規模
散養戶雖然小,但是投入不大,自繁自養,可進可退一定程度上也是優勢,盡量不要跟風,豬周期還是客觀存在的,在豬價格低的時候盲目拋售,在豬價格高的時候擴大規模,對散養戶來說,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選擇,之前給養殖戶朋友溝通,說一年要不然就是賺二三十萬,要不然就是賠二三十萬,一進一出就是五六十萬,給豬用的藥品有的還是賒賬,要下打上,或者賺錢了再還,甚至有的養殖戶是借的高利貸擴大規模,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3了解相關政策行情
近年來,老百姓消費水平在穩步提升,對安全豬肉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抗生素和相關藥品的使用要更加慎重,豬周期和國外進口豬肉的數量,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豬價,國家也是會做出相應調整,養殖戶也要經常關注玉米,豆粕的價格,以便做好準備,對于禁養區豬場拆遷的情況,也要多了解一些,有環保問題的,可能造成環境污染或土壤,飲用水污染的,要盡早采取措施。要對行情有信心,多關心當地的豬價,是很有必要的。
4做好疾病防控
俗話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如果不做好疫情或疾病的診斷治療,有可能一場疫情下來,豬場就全軍覆沒了。對散養戶來說,主要問題是生豬的品種(有的品種耐粗飼,有的品種免疫力強),豬場飼養密度(飼養密度低,豬場成本太高,飼養密度大,豬群不穩定),抗生素或藥物的濫用(中國的豬場抗生素濫用的情況屢見不鮮,基層獸醫的水平有限,也進一步加劇了藥物濫用的情況),飼養水平低(需要引進一些飼養水平較高的飼養員)等,豬舍的衛生情況也要引起養殖戶的重視,有的豬場氨氣含量過高,豬明顯有眼屎淚斑,說明豬肝腎代謝出現問題需要盡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