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現在養豬養雞,放牛放羊早已不再是三三兩兩,家養戶用的場景了,大型養殖場的出現改變了畜禽養殖模式。與此同時,養殖廢棄物污染問題也隨之到來。近年來,我國強調趟出一條清潔養殖道路,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還須從以下6個方面入手。
現代化畜禽養殖方式相較以往發生了巨大變化,規模由小變大,由分散走向集中,由放養向人工養殖轉變。這一系列的變化都帶來了另一個問題——環境承載力無法適應畜禽養殖模式的變化。也就是說,現代養殖模式給生態環境造成了負擔。
當然,我們所說的負擔指的是,一味擴大規模,卻沒有采取有效治污措施。因此,我國加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清潔養殖改造,致力于突破畜禽養殖污染難題。那么,預防和治理畜禽養殖污染到底需要如何做呢?
一、拒絕一禁了之,堅持資源化利用。
當前,隨著各省環保督查工作的深入,畜禽養殖業面臨的環保壓力越來越大,個別地方出現了對畜禽養殖“一禁了之”的傾向,嚴重的甚至導致局部雞蛋等畜禽產品供應緊張,這不是一個好辦法。有關專家表示,這無異于掩耳盜鈴,而加快資源化利用才是王道。養殖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以上局面尤顯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勢在必行。
二、根植變廢為寶理念,打通糞污利用通道。
畜禽養殖業所帶來的農副產品是資源,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污等廢棄物也并非沒有價值。業內人士指出,根治畜禽養殖污染最好的方式是“變廢為寶”,在轉變理念的前提下竭力創造再利用條件,如糞污還田,建設沼氣工程,建立聯合推廣制度等。目前,政府也在大力支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三、加強模式創新,加快推廣應用。
由于各地在養殖規模、養殖品類、養殖方式、養殖廠構建等方面存在差異,例如 高床發酵型生態養殖模式適用于兩廣(廣東、廣西)地區,浙江也有豬場借鑒使用這種模式。因此,切勿生搬硬套,要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立足現狀探索出更加適合的資源化利用模式。
在當前情況下,種養結合以及農牧循環是最常見的推廣模式,另外針對不同集群也可以采取養殖場模式、家庭農場模式以及區域性處理模式等。這也是東北產糧區被列為生豬發展區的原因之一。
四、圍繞技術核心,實現瓶頸突破。
鑒于我國針對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仍在探索實踐階段,體系仍待完善,糞污無害化處理和再利用技術仍需進一步突破瓶頸。無論是有機肥加工技術,或者是微生物發酵技術,又或者是沼氣轉化工藝,以及中水回用和污水零排放技術等,都有望再上一層樓。在這一層面上,則需政府大力支持,研發與產出相結合,進行探索。
五、精準施策,科學管理。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與其他環境污染防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能盲目套用模板,而是需要摸底調查,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規劃,力求一擊必中。從源頭治理就是飼料減抗、適量降低蛋白含量,來減輕氨氮、抗生素及重金屬等的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預防、治理以及后續保持良性循環的過程中,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如何構建一個高效科學的管理體系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六、開放第三方治理,逐步走向市場化。
環境污染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政府引導,建立一個自循環的市場化體系才是長久之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也是如此,開放第三方參與權限,以經過實踐檢驗的PPP模式為支點,讓社會資本、技術力量以及管理班子進駐,有利于最大化配置資源,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的高效運作。
現代化畜禽養殖要改變的不僅僅是規模,還會是生產、管理和維護方式。在生態文明建設藍圖下,畜禽養殖業的未來已經能看到清潔養殖,綠色放牧的大趨勢。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層層深入的背景下,產業轉型升級也會隨著政策和市場的雙輪驅動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