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為幫助廣大行業同仁正確認識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原則和要求,以提高我國農場動物福利水平,現就下列動物福利相關問題闡述個人看法,希望對廣大讀者正確理解動物福利有所裨益。
1 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及與動物權利、動物倫理的區別和聯系
動物福利是指要從滿足動物的基本生理、心理需要的角度,科學合理地飼養和對待動物,保障動物的健康和快樂,減少動物的痛苦,使動物和人類和諧共處。對于農場動物畜禽,根據動物福利的原則和要求,實現福利養殖,畜禽能養得更健康,消費者也可獲得更優質的畜產品。
動物權利認為,動物作為一種自然存在,享有獲得人類從道義上給予尊重的權利?,F實中,主要有兩種不同的流派,一種主張將動物的地位提升至和人一樣,讓它們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人類應該停止任何形式的屠宰、虐待和利用動物行為;另一種支持人類對動物的合理利用,在利用過程中人類應該停止對動物的虐待,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改變人類對動物的態度而減少動物的痛苦。
動物倫理是人類與動物的關系觀,以及人類對待動物的行為和標準。動物倫理闡釋了人與動物是何種關系,動物福利闡釋了在善待動物的生物倫理下,人類應當如何善待動物,因此動物福利是動物倫理的一種具體實踐。
2 廣大民眾甚至有些養殖從業者對動物福利存有認識誤區
目前社會上對動物福利的認識存在誤區。首先,很多人把動物福利和人類福利的概念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之間有明顯的區別。人類福利是指高于人類基本生活保障如工資等以外的獎勵或好處,而動物福利是指滿足動物個體健樂需要的基本生存條件。其次,大多數人認為,放養的動物福利好于圈養的動物福利,其實不一定,只有在氣候適宜、植被良好、地勢平坦開闊、空氣水土壤沒有污染的條件下進行科學地適度放養,動物福利才有保障,而在我國滿足這些條件的地區很少,更多的地區存在著夏季炎熱、冬季嚴寒、干旱缺水、沙漠化、營養來源不足等危害動物福利的因素,時刻威脅著動物的健康和生命。再次,認為高投入才能實現動物福利,也不盡然,如果沒有動物科學知識,即使投入很高,建起高大、寬敞的現代化畜舍,卻不根據動物的需要進行精準的環境控制、適當的操作處置和生產管理,如料槽飼料因飲水系統漏水而受潮發霉以及轉群、裝載動物時態度粗暴、大喊大叫甚至踢打、電擊動物等,都會影響動物的身心健康,給動物福利打折。相反,注重細節管理,如喂料前放些舒緩的音樂、在圈欄中添置一些可供動物探究和玩弄的材料、溫和地對待動物等,不需要很多的投入,卻能很好地改善動物福利,提高生產效益。
國內廣大民眾甚至有些養殖從業者對動物福利的認識水平還有待提高。加強有關動物福利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利用新聞媒體、社交網絡等平臺廣泛宣傳正確的動物福利概念,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動物福利的意義和重要性。例如,要讓大家知道,提倡畜禽福利,就是要在兼顧經濟效率的情況下,為畜禽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滿足畜禽的生物學需要,減少動物的應激和恐懼,促進動物的健康,減少用藥,提升畜牧業生產水平和畜產品質量,實現人、畜共贏。
3 養殖生產需要在養殖利潤和動物福利之間找到平衡點
動物福利可以促進動物健康,提升養殖效益。動物福利與目前行業內廣泛推行的健康養殖盡管內涵不同,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交集,即都強調動物的健康。動物福利的目的是減少動物的痛苦;健康養殖的目的是生產系統運轉正常。動物福利強調的是動物的康樂以及使動物獲得康樂的生產條件,偏重于動物本身及其與環境的互作。而健康養殖是一種確保整個養殖系統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模式,不但關注動物健康,還關注環境健康、人類健康和產業鏈健康,強調的是運用各種先進的養殖技術組合,促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更側重生產實踐和技術的運用。
其實,養殖效益與動物健康、福利水平密切相關,盡管提高動物福利可能需要增加一些投入,但提升動物福利可以提高動物的健康水平、生產性能以及畜產品質量,減少預防和治療用藥,這些方面都能增加畜禽養殖效益。但追求過高的動物福利,像對待寵物一樣對待畜禽,必然會大幅度增加設備投資,是非常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行的。養殖業作為一個產業,從業者要靠養殖畜禽而謀生,必定需要一定的養殖利潤空間,因此在養殖生產過程中需要在養殖利潤和動物福利之間找到一個適宜的平衡點,以達到養殖者、動物甚至廣大的消費者都得益的局面。
4 提高福利養殖水平可從動物福利的五項基本原則著手,并不需高深的技術和方法
提高福利養殖水平實際上可以對應著提高動物的生理福利、環境福利、衛生福利、心理福利和行為福利五個方面,這也是動物福利五項基本原則的要求,談不上高深的技術和方法。具體的就是,按照科學、合適的飼喂程序,給動物提供充足、安全、清潔的飼料和飲水;根據動物的習性與生理特點,科學地設計動物的飼養場舍,以及設定飼養場舍的具體環境控制參數;確保畜禽場選址、場內布局科學,滿足生物安全條件,飼養場舍內應保持清潔衛生,以利于動物自身健康,同時做好疾病預防、診治工作;動物天生具有較強的感官能力和警惕心理,能感受到疼痛、恐懼,在飼養、運輸、屠宰過程中,通過友善對待動物、低應激地科學處置操作、屠宰前致暈等良好實踐,最大程度地減少動物的痛苦和害怕;我們現在飼養的畜禽都是由野生動物馴化而來,盡管經過高度選育,但或多或少還會帶有該種動物特有的習性,如豬探究、雞筑巢等,選擇飼養方式時要盡可能給予動物表達這些習性的機會,這也會給動物的身心健康和養殖者的生產效益帶來好處。
總之,動物福利的關鍵點是要把動物當作活生生的生命,時刻觀察動物的精神面貌和狀態變化,并快速采取應對措施,實現養殖者與動物良性互動以及人的生計、動物的生計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5 國內外農場動物福利研究因國情、養殖條件、民眾消費意識及購買行為不同有所側重
如何評價動物的康樂以及哪些因素影響動物的康樂是動物福利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內外動物福利研究者共同的研究熱點,但涉及到農場動物畜禽的福利,研究的側重點還有一些不同之處。
在國外,特別是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氣候適宜,草場資源豐富,放牧和舍外飼養比較普遍,對動物福利的研究也比較早,主要側重于散養模式下動物福利和生產效能、智能化福利養殖設備應用的研究。我國人口眾多,對畜產品需求量大,而土地資源有限,雖然也有林地放養、山地放養等方面的養殖效果研究,但更應側重于規?;?、集約化飼養管理條件下動物福利養殖模式的研究。
另外,國外民眾對動物福利水平的認識已經很高,愿意以更高的價格來獲得動物福利產品。而國內大多數民眾對動物福利理念的認識還不夠,動物福利產品還沒有被大多數人認可,因此當前的民眾消費意識及購買行為無法刺激生產者追求優質優價的動物福利產品,這也是我國動物福利研究以及福利養殖發展需要面對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