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2011年以來,尤其是2013年下半年開始,川渝地區豬場呼吸道疾病發生了明顯變化,發病率更高、更頑固、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等因素,讓養殖場蒙受了巨大損失?;炇以\斷結果顯示,這與目前流行的偽狂犬變異毒株(基因II型)有關,實踐證明,通過選擇合適疫苗和優化免疫程序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川渝地區豬場呼吸道的發病情況
川渝地區氣候溫熱潮濕,呼吸道疾病發病率高。2004年~2012年,主要以支原體氣喘病感染為主,隨著支原體疫苗的接種以及泰妙菌素、替米考星、林可霉素等抗生素的應用,支原體的危害在逐年下降。2013年~2015年,傳染性胸膜肺炎、副嗜血桿菌的發病率明顯提高,成為川渝地區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使用高品質“氟康泰”、“服而舒”和“副諸清”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2013年下半年開始,川渝部分豬場呼吸道疾病變得更為頑固,以及伴隨發熱(40℃以上)、抗生素無效、死亡率高的特點,給養殖場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
呼吸道疾病癥狀、病理變化和診斷
疾病癥狀。育肥豬發病率高(40%左右)、體溫40℃以上,劇烈咳喘,使用“氟苯尼考、泰妙菌
素、替米考星、泰萬菌素、多西環素、板青顆粒、止咳平喘散、黃芪多糖提取物”等效果不理想,頑固性呼吸道癥狀仍頻發。
病理變化。病死豬進行多頭對照解剖分析如下:喉頭充滿血樣液體,雙側性肺炎,心葉、尖葉和膈葉出現紫紅色病灶、部分間質性肺炎壞死、間質水腫,肝臟、脾臟典型白色壞死灶,個別胸腔積液、肺臟同胸壁黏連。
化驗室診斷結果。2013年至今,對16家發病頑固的豬場進行了病料抗原檢測和藥敏實驗,檢測結果為豬偽狂犬?。≒RV)55%、豬高致病性藍耳病27%、藍耳病0.625%、圓環病毒13%、傳染性胸膜肺炎97%、支原體68%。其中病毒病主要是偽狂犬、藍耳病和圓環病毒;細菌性疾病主要為傳染性胸膜肺炎。
偽狂犬病變異與免疫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動物病原監測與流行病學團隊進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對PRV的早期毒株、當前流行毒株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經系統遺傳進化分析與比較基因組研究,首次提出了PRV存在兩個主要基因型并且具有一定地域性。歐美國家毒株主要為基因I型,亞洲國家毒株主要為基因II型。我國PRV毒株以基因II型為主,而Bartha疫苗為基因I型,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Bartha疫苗免疫豬場發病率相對較高的原因。(引自哈獸研的“哈獸研發現豬偽狂犬病病毒遺傳變異的新特征”)
偽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和變異毒株的抗原性差異較大,于偽狂犬病毒變異毒株的攻擊,豬偽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對接種羊只能提供50%的保護;而對于經典偽狂犬病毒強毒株的攻擊,則提供100%的保護。同樣,對于偽狂犬病毒變異毒株的攻擊,Bar?tha-K61株對接種豬只能提供部分保護。(引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李國新、童武、鄭浩、童光志等人的《豬偽狂犬病毒變異毒株的特性及其疫苗的研究現狀》)
現有廣泛使用的Bartha-K61疫苗株屬于基因I型,這也許是它免疫效果欠佳的原因。
疫苗優化選擇及免疫程序調整結果
對頑固性呼吸道豬場疫苗的優化選擇及結果。將豬場原偽狂犬疫苗(Bartha-K61株等)調整為畜科華神獸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偽狂犬三基因缺失活疫苗SA-215撲偽優。(“何方論壇”中國豬偽狂犬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者郭萬柱教授《基因缺失疫苗在豬偽狂犬病防控中的關鍵作用》的報告中,SA-215株同我國暴發的PRV同屬基因II型)
免疫程序調整。在藍耳病、圓環預防保健的前提下,母豬每季度頸部肌肉注射1頭份,哺乳仔豬出生24小時內“SA-215撲偽優”滴鼻1頭份,保育豬40日齡頸部肌肉注射1頭份,生長育肥豬70日齡頸部肌肉注射1頭份。
結果。育肥豬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至3%~4%,用藥成本下降21%~34%,仔豬腹瀉率下降7%,長勢和整體度有所改善。發病豬群緊急接種“SA-215撲偽優”1頭份,配合“氟康泰+服而舒”治療,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自2011年以來,由偽狂犬病毒變異毒株引起的豬偽狂犬病在全國范圍內暴發,偽狂犬病活疫苗(Bartha-K61株)和變異毒株的抗原性差異較大,Bartha-K61株對接種豬只能提供部分保護,通過實驗室診斷選擇與我國暴發的PRV(基因II型)同源性較高的“SA-215撲偽優”偽狂犬三基因缺失活疫苗對現階段偽狂犬病能起到較為理想的保護,對豬場頑固性呼吸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能達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