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中暑是在濕、熱、無風條件下,表現以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喪失過多,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的一組臨床癥候群,以高熱、皮膚干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特征,體溫達41℃,病死率為41.7%;若超過42℃,病死率為81.3%。
人體散熱:在室內常溫下(15~25℃),主要靠輻射(60%),其次為蒸發(25%)和對流(12%),少量為傳導(3%)。當周圍環境溫度超過皮膚溫度時,人體散熱僅依靠出汗以及皮膚和肺泡表面的蒸發。每蒸發1g水,可散失2.43KJ(0.58kcal)熱量。
豬散熱:脂肪層厚、汗腺不發達,主要依賴“傳導”散熱(打泥)。
常規解暑的方式——扇電扇,人會感覺到“涼快”,但豬只能感覺到“有風”,中暑對豬來說,不但易發生并且是致命的疾病。以下具體和大家探討豬中暑的原因、癥狀及防治:
一、中暑的原因
1、自然因素:
A、太陽直射造成的日射病
B、潮濕悶熱環境造成的熱射病。
2、人為因素:
A、保溫箱頂覆蓋不透氣塑料物品,燈泡直射造成仔豬中暑
C、炎熱時間驅趕豬或轉群引起。
3、豬的生理特點:
A、豬脂肪層厚
B、汗腺不發達,蒸發散熱差,耐熱性差;
C、“群居”
D、初夏“風冷因素”(即同樣是26℃,冬季感覺溫暖,夏季感覺涼爽)
E、夏季“濕熱因素”
二、中暑的癥狀
1、急性型:主要因周圍循環不足,引起虛脫或短暫暈厥。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
A、熱痙攣:表現痛性肌肉痙攣,人,通常發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腸肌和跟腱),豬,多站立困難。
肌痙攣與嚴重體鈉缺失(大量出汗和飲用低張液體)和過度通氣(喘氣)有關。
B、熱衰竭:常發生在飲水不足豬群,體液和體鹽丟失過多。表現極度口渴、不愿站立,嘔吐,體溫高,有明顯脫水征(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無明顯中樞系統損傷表現。
C、熱射?。号R床上分為兩種類型,運動性和非運動性熱射病。
運動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內源性產熱過多(如炎熱天氣中長時間運動),迅速發生。易發生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DIC,病死率較高。
非運動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其征象為:溫度≥41℃、皮膚干燥,意識模糊、驚厥、甚至無反應,周圍循環衰竭或休克。
2、慢性型:
A、肥胖、體弱母豬多見,初起體溫41℃左右,步態不穩,張口喘氣;以后精神萎靡,喜臥不動,起初吃青菜、后期幾乎絕食(忌喂仔豬料或雞蛋),糞干。
B、臨產前母豬突然張口喘氣,起臥不寧,產期延遲、產程拉長。
C、耳背面靜脈血管凸起。
D、貌似傳染病,易誤診為“附紅體”或“藍耳”,但眼睛、體表無其他癥狀,結合高溫史可初步認定。
三、中暑的防治
1、防暑降溫:
A、改造圈舍,無隔熱層圈舍必須搭設“遮陽網”。
B、炎熱天氣,增加“電扇”數量,無助于豬群降溫。
豬是以“傳導散熱”為主(打泥),而不是以“蒸發散熱”為主的動物。
電扇是一種“局部旋渦風”,帶不走“濕氣”,實際溫度沒下降。
宜安裝“相向風機”形成“穿堂風”,或安裝“冷風機”或“水簾”。
C、舍內30℃高溫以上時,及時設置淋浴或灑水降溫。
D、灑水降溫時,必須開啟排風扇,抽出濕氣(否則灑水后更易引起中暑)。
2、增強耐熱性:
高溫濕熱天氣,全群連續添加VC或防暑多維飲水;
料中連續添加小蘇打,增強呼吸散熱
3、急性發病豬搶救:
A、耳靜脈放血;
B、快速移至陰涼通風處;
C、挖臥水坑“打泥”傳導散熱(散熱的三種方式:呼吸、傳導、蒸發);
D、用冷毛巾或酒精擦洗耳后軀體,切忌馬上用冷水潑灑頭部;
E、昏迷病例,靜注甘露醇,降低顱內壓;
F、用白酒噴鼻,醒腦;
G、慎用“安乃近”等化學降溫,多用物理降溫,可肌注清開靈等清熱解毒藥;
4、慢性發病豬挽救:
A、可喂服人丹或肌注十滴水注射液;
B、千方百計解除便秘(喂青菜,灌油、人工鹽,肌注氨甲酰甲膽堿);
C、灌服冰鎮啤酒有良效(麥芽、VB、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