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豬偽狂犬病是由豬偽狂犬病毒(PRV)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本文通過對該病毒病原的傳播途徑以及臨床癥狀、剖檢變化進行分析陳述,提出了五種實驗室鑒別診斷方法,并總結出了該病的預防措施,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一、病原豬偽狂犬病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甲皰疹病毒亞科,具有寄主的廣泛性和高度的細胞致病性的特點。偽狂犬病毒的抵抗力較強,存活時間長,冬季可達一個半月,在豬肉組織內可存活數年,在70℃的高溫中仍能存活10余分鐘。0.5%~1%氫氧化鈉能夠迅速使其失去活性,對乙醚、氯仿及福爾馬林、紫外線照射都甚為敏感。偽狂犬病毒適應環境能力較強,可以在多種組織器官細胞中繁殖,屬泛嗜性病毒。雖然僅有一個血清型,但毒株的類型不同,其毒力程度和其他特征等方面均有不同,區別在于感染性、毒力以及在感染過程中的毒素排出量和持續時間。該病毒具有復制周期短的特點,常在神經內形成潛伏感染。
二、流行病學特點偽狂犬病毒在全球分布廣泛,很多家畜如豬、牛、羊、狗和貓都是易感動物。除此之外,許多野生、肉食類動物如水貂、雪貂、狐貍等也都易感。最敏感的實驗動物是兔,其次是大鼠、小鼠、豚鼠。據目前收集到的資料和數據來看,人感染該病毒的報道很少。在同一個養豬場,健康豬是通過患病豬排毒而傳染的。此外,被病毒污染而未經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員及其用具是主要媒介,起到了傳播病毒的作用??諝獾牧鲃右彩共《驹谪i場之間進一步傳播。在豬群中,該病毒由鼻間接觸擴散,但更為直接的傳播途徑是交配時通過感染的陰道、精液以及妊娠期的胎盤,或經由豬等其他感染動物的尸體。感染的可能性主要由毒力、劑量、感染途徑和年齡決定。易感性與飼養管理、營養供給、密度、后備母豬的引入有直接或間接關系。被偽狂犬病毒傳染的動物除豬之外都會死亡。豬發病后,發病率和死亡率主要取決于豬的年齡。仔豬與斷奶仔豬最危險,成年豬感染后在一般情況下癥狀不明顯,妊娠母豬被傳染后可引起流產、產死胎、產木乃伊胎或者不育等。不同階段的豬被感染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不同,其中最高的是15日齡之內的仔豬,被感染后必死無疑;其次是斷奶仔豬,發病率約為40%,發病豬約有50%死亡;再次是成年豬,染病后其生長發育會有遲緩或增重停滯等現象。冬季是偽狂犬病的高發季節,但其他季節也會發病。
三、臨床癥狀該病的臨床表現取決于病毒的毒力程度和劑量,還有被感染豬的年齡。其中,最主要的是感染豬的年齡,幼齡豬感染后病情最為嚴重。一旦被偽狂犬病毒感染,新生仔豬將會大量死亡。臨床上,被感染的仔豬在第2天就會發病,第3~5天會出現死亡。發病仔豬的神經癥狀表現突出,如倒地昏睡、痙攣等,在發病后的1~2日就會死亡。其中,15日齡內仔豬被感染的后果最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達100%?;疾∽胸i的癥狀在臨床上表現為病發突然,體溫在41℃以上,精神狀況很差,全身抖動和抽搐,行動失去平衡,上吐下瀉,很少有康復。對于被該病感染的斷奶仔豬來說,其發病率高達20%~40%,死亡率是發病率的50%;神經癥狀表現也較為明顯,如后肢麻痹針刺無痛感,呈劃水樣或角弓反張等。成年豬感染發病后癥狀表現不明顯,常呈隱性經過,比較容易恢復;主要癥狀為發燒,精神不振,某些病豬出現呼吸困難、打噴嚏、咳嗽,后期可引發傳染性胸膜肺炎。懷孕母豬感染該病毒后可引起流產、產死胎、產木乃伊胎,以死胎為主。頭胎母豬和經產母豬都會發病。種豬感染該病毒后可表現為不育癥。感染豬偽狂犬病的妊娠母豬會產出死胎或產下的仔豬患病。根據一些養殖場的報告,如果在春季出現豬偽狂犬病的暴發,會導致母豬下半年配種困難,90%返情,數次配種的失敗將直接影響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對于成年公豬來說,患病會導致其生殖器官腫脹或萎縮,進而影響生殖能力。
四、剖檢病理變化眼觀腎臟布滿針尖樣出血點,卡他性胃炎和腸炎病變程度不同,肝脾等實質性器官可見有壞死病死灶,顏色為灰白色。扁桃體和肺部的病理改變是充血、水腫、壞死。偶爾可觀察到肺水腫。癥狀最為明顯的是中樞神經系統,腦膜充血、出血較為明顯,腦脊髓液增多,母豬子宮內感染后可見胎盤壞死性炎癥,胎衣出現白色壞死灶。組織的病理改變主要為中樞神經系統,其特點是彌漫性非化膿性腦膜炎、神經節炎以及局部炎癥。核內包涵體和出血性炎癥在腦神經細胞內、鼻咽黏膜、脾及淋巴結的淋巴細胞內可見。有時凝固性壞死在肝臟小葉周邊出現。肺泡內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隔核小葉質增寬。
五、實驗室診斷鑒別初步診斷的依據是疾病的臨床癥狀、剖檢變化以及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查最終確診。該病要與豬細小病毒、豬瘟病毒、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弓形蟲以及布魯氏菌等引起的母豬繁殖障礙相區分。1.分離。作為病毒分離的組織器官,包括患病動物的腦、心、肝、脾、肺、腎、扁桃體等,但以采集腦組織和扁桃體最佳,此外,也可取鼻咽分泌物用于病毒的分離。處理后的病料直接接種于豬腎傳代細胞、倉鼠腎傳代細胞或雞胚成纖維細胞,24~72小時觀察,細胞呈現特征性病變。不方便做細胞培養時,可將處理的病料接種于家兔,觀察家兔臨床表現,并進行確診。2.切片。取被感染動物的病料組織如腦組織或扁桃體的壓片(如果有冰凍切片也可取用),用免疫熒光進行檢查。優點是速度快,幾小時內就能得到可靠結果。對于新生仔豬來說,這種方法和病毒分離有同等的敏感性;但育肥豬和成年豬對病毒分離更為敏感。因此,此種方法對仔豬更為合適。3.PCR。此種方法主要用于臨床診斷。它通過在被檢測動物的分泌物如鼻咽拭子或者組織病料中擴增PRV基因來達到目的。該法和病毒分離法相比較,其突出特點是快速、敏感、特異性強,可以容納大量的樣品同時進行,而且能夠進行活體檢測。4.血清學。血清學診斷中,血清中和試驗主要用于實驗室研究。實際操作中應用最廣泛的偽狂犬病的臨床診斷是酶聯免疫吸附實驗,其優點在于有較高的敏感度和特異性,3~4小時就能得到結果,而且大批樣品能夠一起檢驗。此外,乳膠凝集試驗在臨診上也廣泛應用,操作非常簡便,幾分鐘內就能獲得結果。5.鑒別。是在使用基因標志疫苗的基礎上診斷甄別豬偽狂犬病的一種方法。該法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簡便快速,可用于臨床檢查和檢測。
六、防治措施1.預防。作為被偽狂犬病毒傳染后可以繼續生存的惟一動物,豬成了凈化該病毒的最可靠入手之處。雖然動物感染后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但還是可以從源頭處防治,因此接種疫苗成了防控的第一要義;在此基礎上,改進和提升豬群的飼養模式和日常管理也非常重要。2.免疫接種。(1)保障后備豬的健康是疫病防治的重中之重,因此配種前是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可用基因缺失弱毒苗進行2次免疫接種。(2)對懷孕母豬的保護也有利于保障新生仔豬的健康。因此,需使用滅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對其在產前20~40天或在配種后的75~95天,實行1~2次免疫。其中,還需保證1次的基因缺失弱毒苗。(3)母豬產仔后,哺乳階段小豬的疾病防治要視養殖場的歷史豬群感染情況而定。如果疫情在本場或四周都沒有發生過,可用1頭份滅活苗在1個月后進行接種;對于疫情發生過的豬群,用基因缺失弱毒苗1頭份在19日齡或23~25日齡進行接種;對于疫情頻發的豬群,3日齡內的仔豬需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進行防治。(4)對于經常發生疫情的養殖場,免疫接種需加強,保育和育肥豬群需在首免3周后加免1次。另外,鼠類是病毒的攜帶者,因此消滅鼠類對于疾病的防治也很重要。還要嚴格控制人員、車輛、其他動物進入場內,要加強場內消毒,防止帶入病毒。做好血清學監測排查工作,發現陽性豬隔離,篩選以后進行淘汰。每隔3~4周試驗1次,一直到2次試驗結果全部呈陰性為止。另一種方法是培育健康豬,建立新的無病豬群,仔豬斷乳后,母豬、仔豬隔離飼養,窩間也隔離飼養。16周齡進行血清學檢測,及時淘汰陽性豬,1個月后再做1次,非陽性豬合群。(5)治療。該病沒有特效的治療辦法,做好預防工作是杜絕該病發生的前提。3.豬場凈化技術要點。(1)注意各個階段豬的日糧配比,充分保證豬只的合理營養供給。(2)做好消毒工作,糞便、污物要及時清理,保持環境清潔衛生。(3)加強飼養管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各個季節的溫度、濕度要適宜。飼養密度要合理、通風換氣要適時,保證豬只有個舒適的環境。(4)豬場要采取“全進全出及同日齡階段飼養”的飼養方式,這在疾病控制上意義非凡。(5)豬場要設立病豬隔離場所,對病豬予以隔離,能夠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傳染。(6)加強豬場管理,嚴禁其他動物進入,定期消滅鼠類,徹底消滅潛在的可能傳播病毒的中間媒介。(7)做好各個階段的預防接種工作,通過檢測的抗體水平決定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