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豬是恒溫動物,其調節體溫的能力較差,仔豬怕冷而成豬怕熱。各類豬群適宜的環境溫度為:公豬13~19℃,后備公豬及母豬14~20℃,妊娠前期母豬13~19℃,妊娠后期母豬16~20℃,分娩及哺乳母豬16~20℃,哺乳仔豬26~35℃,保育豬18~25℃,生長豬18~20℃,育肥豬16~18℃。高溫會造成豬群采食量低、公豬精液質量下降、配種分娩率低、出生重低、泌乳量低、料肉比高、生長速度慢等不良反應。為提高豬場的經濟效益,降低熱應激帶來的負面影響,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飼養管理方面
1)調整喂料時間。生豬喂料的時間,應在早晨和傍晚天氣涼爽時,盡量避開高溫時段。分娩母豬采用4次加料(晚上10:00—11:00增加1次喂料)。其他車間可在現有基礎上追加1次投料,時間是早晨6:00,上午10:30,下午16:30、晚飯后19:00。妊娠種豬早晨6:00、晚飯后19:00為好。
2)采用濕料飼喂。濕喂的優點:①適口性強;②節省飼料;③節省用水——減少飲水次數、污水排放及防止飲水器滴水損失;④增加采食量;⑤飼料成本低——可用飼料原料范圍大;⑥生產性能和飼料轉化率高—改善增重速度,特別是對體重較輕的仔豬。對于母豬不但能增加采食量、提高分娩率、增加產仔數、增加產奶量,還能增加仔豬存活率(多存活0.3~0.4頭)。⑦改善豬舍環境,減少飼喂時空氣中的飼料粉塵、從而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飼喂濕拌料時應注意的事項:①維持濕料的新鮮,保持不酸敗;②保持飼槽的清潔衛生,避免感染微生物——造成仔豬下痢,影響適口性;③注意飼喂次數、供水量;④濕拌料要現拌現用。
3)每次喂料時,認真觀察豬群采食情況,料槽不能有過多剩余料,防止剩余的飼料發生霉變,及時清除糞便污染料槽的飼料。
4)給生豬補充青綠多汁牧草飼料,可以消暑降溫,預防生豬發生便秘。
二衛生方面
1)及時清除車間糞便,減少氨氣味的發生,減少蚊蠅滋生的場所。
2)母豬欄舍應及時清理糞便,打掃干凈,每天可以沖洗1次。避免糞便污水污染豬體,引起乳房及產道感染發炎。
3)哺乳母豬應及時清掃糞便,擦洗奶頭,必要時應該擦拭產床。防止糞便污染奶頭,引起仔豬下痢。
三設備設施利用
水簾、淋浴等降溫設備、設施要保證正常使用。母豬主要通過4個途徑來散熱:傳導、對流、輻射和蒸發。目前,許多豬場采用水簾來為母豬降溫。下面簡要地介紹一下使用水簾、淋浴應注意的事項。
1)經常檢查電器件及線路是否完好無損,確保安全用電。
2)豬舍溫度高于25℃時,應開啟水簾、風機、淋浴。
3)開啟水簾、風機之前,應關閉門窗包括地窗,確保舍外空氣經水簾進入豬舍內。
4)水簾開啟后,調節蓄水池供水管的水流量,既要保證供水充足,又不至于水溢出池外,做到節約用水。
5)水簾使用過程中應經常巡視,保證水泵、風機正常運轉。發現異常,應馬上切斷電源,通知維修工進行維修。
6)蓄水池儲存的水要保持清潔,以免堵塞水簾噴灑口噴水。影響水簾效果。
7)車間溫度高于25℃時開啟淋浴給豬洗澡,開10min停30min。
四其他管理措施
1)降低飼養密度、充分利用圈舍裝豬特別是保育、生長、其中育肥10~11頭為好。
2)轉群避開高溫天氣,時間以早晨5:30~7:00為宜。
3)配種、查情時間安排早晚涼爽時候進行。
4)分娩車間白天誘導分娩,可給2/3的豬注射氯前列烯醇,其余1/3的豬則可于晚上分娩。
5)為提高分娩率,縮短發情間隔、降低子宮炎發生,斷奶當天給母豬注射氯前列烯醇2mL。
6)各棟車間備用抗熱應激藥物氯丙嗪、硫酸鎂針劑、維生素C等。
7)夏天母豬產程長、助產次數多,特別是高胎齡的母豬,為降低子宮炎的發生,產完后后陰部散灑抗生素粉殺菌干燥消毒,減少蠅蟲叮咬。
8)公豬舍增加空調及淋浴。氣溫高于25℃開啟空調,空調設置溫度為20℃。
9)種豬妊娠車間、公豬車間中午實行降溫輪流值班制度。
10)晚上增加降溫人員,負責降溫、配合接產、分娩車間加料等工作。
11)9月份外界濕度大的情況下、使用水簾效果差,舍內溫度降不下去,應配合地窗對流降溫及風機通風。通風使舍內空氣流動,能把豬體熱量帶走起到降溫作用。
12)生長育肥車間溫度高于32℃以上時,對圈舍和豬體進行沖洗。
五飼料抗熱應激方面
1)增加飼料的營養濃度,消化能提高418.68~837.36kJ/kg。
2)轉欄豬添加1周電解多維600g/t。
3)母豬料、公豬料每噸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粉300g、維生素E(50%)100g、碳酸氫鈉10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