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什么是熱應激?
熱應激,是動物對受到超過自身體溫調節能力的過高溫度刺激時產生的非特異性應答反應的總和。一般情況下,恒溫動物存在等熱區, 當環境溫度位于動物的等熱區范圍時,動物能夠通過自身的體溫調節機制來維持自身的正常體溫;當環境溫度高于動物的等熱區上限時,其將遭受熱應激。每種動物都有各自的等熱區,在等熱區內畜禽能夠表現最佳生產性能。在一般情況下,肉雞的等熱區為10℃-28℃,蛋雞為13℃-25℃,乳豬為30-35℃,仔豬為20-28℃,育成育肥豬為16-26℃,母豬為16-22℃,公豬為14—25℃,產房內的適宜溫度是22-28℃。
熱應激對畜禽的主要危害
高溫對畜禽最主要的危害是降低畜禽的采食量、生長速度、生產性能、從而影響了產品質量和飼料轉換率,還會降低機體免疫力,使畜禽易發生病變造成死亡。有研究表明,豬在最適溫度上每升高5~10度,采食量下降200~400克,同時,每增高1℃日增重減少30克,
如何防止熱應激?
加強飼養管理以及舍內外環境的改善
1、提供充足干凈清涼的飲水
熱應激時的機體散熱提高,80%散熱模式是蒸發散熱。最好使用深層地下水,并且添加電解多維。
2、降低飼養密度
應盡可能的降低飼養密度,有利于動物個體散熱。
3、改變飼喂時間
夏季早晚較涼,中午酷熱,晝夜溫差大,而畜禽一般在喂料后1~2小時產熱達到最高峰,因此,應避免畜禽體產熱高峰與一日中氣溫最高的時候重疊。所以在炎熱季節,養殖場應改變畜禽的飼喂時間,早上可在6:00 左右進行飼喂;中午飼喂時間應推遲;晚上宜在19:00左右進行飼喂。
4、加強環境消毒
不但可以殺滅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同時可以降低畜禽舍內的溫度。
5、改善舍外環境,降低熱應激
畜禽舍頂安裝隔熱層避免日光直射屋頂,以降低陽光照射強度,降低來自屋頂表面的熱輻射。同時,在畜禽舍周圍植樹種草,可以減少裸露地面的面積,草坪既可以吸收輻射熱,又可以凈化空氣,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在畜禽舍兩側種植兩排高大樹木如楊樹、泡桐樹等。每排距畜舍3米,樹間距5-7米,可以產生明顯的遮蔭效果,同時有效防止熱量通過地面反射進入畜禽舍。
調整飼料營養結構,降低基礎代謝消耗
1、合理調整日糧營養水平
炎熱的夏季應適當提高日糧的能量和蛋白質水平,保證飼料質量。例如:配方中豆粕的用量可以增加2%左右,添加1-2%的脂肪或者豆油等。
2、增加維生素
維生素A、維生素B可以促進胃腸的消化和吸收,維生素D能促進鈣、磷的吸收,維生素K、煙酸、葉酸有很好的抗應激作用。維生素C能降低畜禽體溫,增加采食量,減輕熱應激反應,能有效緩解熱應激現象。維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能顯著提高畜禽的抗病力和繁殖功能,能降低高熱對畜禽的影響,并保持在高溫高濕環境中正常發情和受孕。
3、添加適量的γ-氨基丁酸
一種神經抑制性非蛋白天然氨基酸,屬于強抑制性神經遞質。具有鎮定、催眠、動物的采食能力和飼料轉化率、提高動物免疫力以及動物機體的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調控畜禽下丘腦弓狀核內的攝食中樞存在神經肽Y(NPY)受體的分泌,直接增加血液中采食的信號因子NPY的濃度,提高采食中樞的興奮度,促進畜禽采食;另一方面直接抑制了畜禽的飽中樞興奮度,促進了畜禽的采食。
此外,它可以直接作用于畜禽的下丘腦和垂體,調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及促甲狀腺素的分泌,提高了飼料的轉化率。止飼料氧化,從而延長飼料
4、在飼料中添加防霉劑和抗氧化劑
將飼料存放通風干燥的地方,每次喂料量不要過多,以30分鐘能采食完畢為宜;飼喂濕料時要保證畜禽能快速食凈,及時清除食槽內剩余或者發霉的飼料;夏季的飼料最好現用現配,不宜儲存太長時間,一般不超過2天。在飼料中添加防霉劑以防止飼料的霉變,同時添加抗氧化劑以防止飼料氧化,從而延長飼料的保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