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隨著氣溫升高,豬場在注重防暑降溫的同時也要注意預防豬血液原蟲病。原蟲寄生于豬的紅細胞或血漿內引起的傳染病,俗稱豬血蟲病。常見的有弓形蟲、錐蟲病、球蟲病三種。
一、豬弓形蟲
5-10月多發、豬感染后經3-7天的潛伏期,呈現和豬瘟極相似的癥狀。豬體溫達40℃-42℃,稽留7-10天,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但常飲水。糞先干后變稀,豬鼻盤干、被毛亂、結膜潮紅、眼分泌物增多呈黏液性或膿性;呼吸困難、咳嗽、氣喘;體表淋巴結腫大,尤以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量明顯。后期病豬的耳鼻四肢內側和下腹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斑塊或有出血點,有的病豬出現神經癥狀,最后昏迷或因窒息而死。
治療:磺胺類藥物對此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建議定期給豬群做預防。
二、豬錐蟲
7-9月多發。豬體溫達40℃以上,間歇熱,嚴重貧血,消瘦,呼吸和心跳加快,水腫,淋巴結腫大,有的衰竭昏迷而死,有的突然倒地死亡,有的出現神經癥狀,孕豬發病后2-5天內流產死胎。
治療:用貝尼爾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7毫克,每2天一次。
三、豬球蟲病
主要危害在仔豬。雖然該病也見于3日齡的乳豬,但一般發生在7~21日齡的仔豬。主要臨診癥狀是腹瀉,持續4~6天,糞便呈水樣或糊狀,顯黃色至白色,偶爾由于出血而呈棕色。有的病例腹瀉是受自身限制的,其主要臨診表現為消瘦及發育受阻。
雖然發病率一般較高(50%~75%),但死亡率變化較大,有些病例低,有的則可高達75%,死亡率的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豬吞食孢子化卵囊的數量和豬場環境條件的差別,以及同時存在其他疾病所致。
治療:可用磺胺類藥物或百球清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