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央廣網北京7月3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今年7月,一部和中醫藥相關的法律也受到社會關注,這就是即將正式實施的《中醫藥法》。
這部法律醞釀了30年。專家預測,這部《中醫藥法》一定會給中醫藥行業帶來諸多的改變。其中,哪些規定跟咱們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呢?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認為:
張子雨:中藥材的生產和銷售具有很高的經濟性,所以也成為不少農民朋友發展事業的新方向。這項新的法規有啥規定呢?
《中醫藥法》規定,國家制定中藥材種植養殖、采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范、標準,加強對中藥材生產流通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保障中藥材質量安全。
新法規還規定,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在準入、執業、基本醫療保險、科研教學、醫務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同等的權利。同時,通過拜師的方式學習中醫和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他們可以通過實踐技能及效果考核,獲得中醫醫師資格??梢?,新法規對于中醫藥行業的扶持是全方面的。
在法規開始執行之后,從事中藥材種植的農民朋友們就需要注意了。法規里專門規定了中藥材種植的細節規范。咱們需要及時自查,如果有和法規規定不一樣的地方,就要趕快改進。否則,就可能影響到銷售。
有人可能覺得,種中藥材,品種肯定沒錯,為啥非得定這些條條框框呢?其實,這些條條框框是為了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在之前就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很多中藥材由于不符合相關國家的檢測指標,所以出口過程中就遭遇了很多挫折,反而是其他一些亞洲國家生產的中藥材,由于具備了更完善的技術標準,所以在國際市場上銷路更好。
產業化、標準化才是農業發展的大方向。而這種標準化并不僅僅是指種糧食、種蔬菜瓜果要有明確標準,中藥材更需要明確的標準。蔬菜糧食天天都要吃,必然需要質量可靠。而中藥材則關系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肯定更要嚴格管理。
除了質量管控之外,法規的另一個亮點就是對民間辦醫,民間中醫傳承有了更強的保護。中醫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醫學體系,在民間,尤其是鄉村,還存在很多土單驗方,之前雖然沒有被歸入醫藥體系,但實際上確實能夠治病救人,而很多民間傳承的中醫知識,也都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充分發揮這些民間智慧,是對民間智慧的尊重,同時也是完善中醫藥發展體系的重要補充,所以在國家的扶持下,應該會有更多的民間高人進入現有的醫療體系,貢獻自己的力量。
之前,圍繞著中醫曾經有長期的爭論。而這種爭論出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醫藥市場在運作過程中規范不嚴,出現了偏差。嚴明法紀,實際上是對中醫最好的呵護,相信在新法規的推動下,中醫藥市場,將會有更快更好的發展。
正所謂:
重要市場需整治,全新法規很及時。嚴管生產提品質,民間傳承也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