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每年5.1-10.1日之間,在養殖密集地區是雛雞法氏囊病的高發期,該病一旦發生,如果控制不及時,會引發高死亡。
平時預防主要是用疫苗,雛雞14日齡(蛋雞在28日齡再加強1次法氏囊免疫),采取滴口免疫的方法接種。法氏囊是禽類特有的中樞免疫器官,胸腺是細胞免疫系統的主要支撐,脾臟是外周免疫器官,能反映免疫器官發育和免疫細胞發育的功能狀況。所以,有時候法氏囊免疫不成功并非是疫苗、程序、操作、免疫抑制病、應激等的原因;有可能是這三個免疫器官其中之一出了毛病,這才造成了法氏囊免疫的失敗。
為了防控雞群生病,平時除了要做疫苗,還需要不定時的持續給藥,由此引發的免疫抑制、耐藥性等的后患接踵而來,對雞群后期的抗體水平影響很大。法氏囊的發病特點:近幾年法氏囊的潛伏期較短,也多以非典型法氏囊炎出現,傳播速度快,今晚雞群正常,明早就可因法氏囊炎而造成死雞。
有經驗的養殖戶知道:此病在發病前雞群的采食量會突然不正常的增多,個別雞有叨肛門的現象;發展24小時后,雞群采食量銳減,死亡率增高。飼養管理條件越差、發病年齡越小,或伴發有其他疾病,死亡率就越高。病雞精神沉郁,羽毛松亂(如穿白大褂),個別雞興奮、叨肛,拉白色米湯樣或黏液樣糞便肛周羽毛被污染,脫水嚴重時,走路不穩并見全身震顫,最后衰竭死亡。剖檢可見,病雞有腎腫、花斑腎,如激發感染,出現包心包肝,死亡率會更高。治療非典型法氏囊的原則是:補氣養血,降溫,利水,提高機體免疫力為主,防止繼發感染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