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1、發病原因
調查發現,發病鴨群多系飼喂過混有多種草籽的進口小麥的加工副產品,如麥渣或麥麩。已證明在雜草籽中混有一種叫做大軟骨草籽的光敏物質,鴨采食后,在室外經陽光紫外線的照射下而發病。此外也可能發生在田間放牧的鴨群,因采食了含有蓼科植物的草籽后發病。還有的報道稱,鴨采食了不適量的喹乙醇或奎諾酮類的藥物而誘發光敏癥。
2、癥狀病變
主要表現于鴨上喙背側和蹼背側出現水皰,水皰破裂后結痂;經過10d左右,結痂開始脫落,露出粉紅色或棕黃色潰瘍;上喙逐漸變形,從遠端和兩側向上扭轉、短縮,舌尖外露,甚至發生壞死,影響采食。此外,另一特征是結膜炎,有大量分泌物,使眼瞼粘連。
3、 預防治療
本病無特效療法,必要時進行對癥治療。結膜炎可用抗菌素眼藥水,以減輕眼的癥狀;對上喙和蹼的潰瘍病變可用龍膽紫或碘甘油涂擦患部。預防應在選購飼料時,不應混有該雜草籽,特別是進口小麥,一旦發病立即停喂該可疑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