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養豬過程中會碰到非常多的問題,很多積攢下來的方法是非常實用的;省錢省力效果好。
1、母豬白天產仔
母豬臨產前1-2天(懷孕112-113天)的上午8-9點,在頸部肌注氯前列烯醇1-2毫升,98%的母豬在白天產仔,可提高仔豬成活率5%以上。
臍帶失血過多
2、提高母豬產仔率
母豬斷奶后至發情期內,每天用維生素B、胡蘿卜素各 400毫克,維生素E200毫克,配種后劑量減半,連喂三周。
3、母豬懷孕早期診斷
母豬配種3-4周后,用拇指和食指壓其9胸椎至第二腰椎之間的背部, 如脊背略微弓起即受孕,脊背凹屈者半孕。
4、豬每天采食量計算
采食量=0.04x體重;(0.04為系數,系數根據日齡不同)50公斤以下0.045、50-80公斤.04、80公斤以上 0.035。
5、仔豬何時閹割最適宜
1、20日齡閹割增重最快,30日齡次之.
2、成活率40日齡成活率95%,30日齡成活率94%,所以仔豬30日齡閹割最好;
嚴格出現問題,炎癥;鑒別陰囊疝
6、母豬不發情的治療
1、鮮韭菜125克加紅糖適量一起搗爛喂服。
2、花椒60克,米醋500克,一次內服。
7、公豬性欲不好
氯前列烯醇每頭公豬3毫升,連用三天。
山地養豬4個注意事項
一、放養場地選擇
放養豬以采食野果、野草為主,主要考慮山核桃、山杏、山楂、橡子、杠樹籽等果樹豐富的草場作為重要放養場地。放養場地要遠離村莊及耕地,防止放養豬對農作物的破壞和村莊的污染。
二、圈舍的建造
作為林區,晝夜溫差大,夏秋季陰雨天較多,在建造圈舍時要充分考慮防寒保暖、避暑遮雨,利用林間木料、雜草等材料,選擇在山溝背風向陽、地勢高燥,易排水的地方搭建簡易圈舍,供放養豬晚間休息。面積不宜過大,—般將一窩仔豬建—個圈,每頭豬需建圈舍1平方米。
三、豬放養前準備工作
1.做好豬的免疫、驅蟲和閹割去勢工作。豬在放養前,必須完成豬瘟、口蹄疫、藍耳病、仔豬副傷寒等疫病的免疫工作。經過幾天觀察,安全健康時,及時驅蟲、閹割去勢,精心飼養,為放養做好準備工作。
2.放養仔豬的選擇。放養前對仔豬進行全面的檢查,對有病、體弱仔豬進行圈養;對健康、體重達11公斤~15公斤的仔豬,合群調教,并進行編號、打耳標,作為放養豬進行管理。
四、放養豬飼養管理
1.放養初期的馴化。豬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具有群居性和游動性,不進行馴化就養不成早出晚歸的習慣,也不便于管理。因此,在放牧時,采用母豬引領仔豬的模式,人為的讓其由近及遠,熟悉環境,尋找野草、野果,并且每天下午采食堅持,按時收牧,采用哨音、鼓音等方式,使其回到圈舍,刺激豬建立反應,形成條件反射。經過一周多時間,即可養成傍晚回歸吃食休息的習慣。
2.合理補飼。豬在放養時,自由采食野草、野果,一般情況下,不如圈養育肥豬所食飼料營養全面,有時受天氣影響,也不一定吃飽吃足,所以還要進行合理的補飼。在放牧過程中,要仔細觀察豬采食野草、野果的營養價值,采食量的多少。根據家豬先長骨后長肉再長脂肪的特點,調配補飼日糧配方,在下午收牧后,合理補充飼料,喂足喂好,保證放養豬正常健康生長。
3.仔細觀察。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放養豬在山林之中自由采食,活動量大,天氣變化大,容易得病,放牧人員應經常仔細觀察每頭豬的采食狀態,精神狀態。從豬的皮膚、顏色、被毛整潔、光亮程度,行走快慢等方面判斷豬是否健康,發現異常,及時治療,盡最大程度保護豬的健康生長,實現養豬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