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農產品的價格周期性波動早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供需關系導致的“豐收陷阱”,還受到國內國際金融市場等因素對農產品“金融屬性”的傳導。
這段時間,全國農產品市場頗不太平,前有山東紅蒜薹價格大幅下降,近有雞蛋價格跌回二十年之前,引發了廣泛關注。
為何農產品價格出現了這么大幅度的下降?
供需關系認為,當供求決定價格的時候,價格就會引導生產,經濟學就會出現產量與價格相反的周期性波動。這種周期性供需失衡引發的價格周期性波動在農產品領域最為明顯。
但此輪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供需關系失衡。據報道,除季節性因素外,農產品周期性供需失衡以及游資炒作等因素是導致此輪農產品價格變化的重要原因。換言之,包括供需失衡在內,很大程度上都是農產品的“金融屬性”(投資屬性)所導致的。
此前,人們往往把財富增長和投資理財寄希望于工業或商業的產品上來,如炒房、炒股等,農產品很長時間成了“被資本遺忘的角落”,更多受到自身的供需來調節。但隨著上一輪房地產調控,突然冒出來一些“炒蒜團”,緊接著“玉米瘋”“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都成了網絡間流行的時尚語,一時間,農產品不僅僅具有商品屬性,還有了十分明顯的“金融屬性”。
農產品“莊家式”炒作必然會帶來暴漲與暴跌,同時“暴漲”與“暴跌”的價格都引導了供需關系,并直接導致了周期性供需失衡。以雞蛋為例,2014年和2015年雞蛋價格持續走高,養殖效益顯著,引發蛋雞養殖熱潮,蛋雞補欄數量驟增,造成雞蛋產量大幅提高。
當然,期貨市場等金融市場也對禽蛋市場價格產生直接影響。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認為,近期大連市場禽蛋期貨價格巨幅波動,顯示出期貨市場存在大量資金不斷進行多空反復操作,擾動市場,導致中小企業生產受到明顯影響。
除了游資炒作等投機性因素外,農產品的“金融屬性”還明顯受到國際國內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等正常因素的影響。例如,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甚至國際油價、期貨市場的傳導、貨幣政策等“非農產品因素”也會傳導到國內的農產品價格上。
一言以蔽之,農產品的價格周期性波動早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供需關系導致的“豐收陷阱”,還受到國內國際金融市場等因素對農產品“金融屬性”的傳導。
那么,我們要想穩定農產品價格,避免“谷賤傷農”,除了從改善供需入手外,還要著力穩定農產品的“金融屬性”:一是完善穩定農產品的金融機制,建立農產品價格調節基金等金融組織;二是完善大宗農產品的貿易流通機制,以全球的視野來規避農產品的暴漲暴跌;三是打擊農產品領域的“炒作”行為,最大限度打擊囤貨哄抬農產品物價、企圖以影響價格波動來獲利的不法行為。
最后,套用當下房地產市場調控房價最流行的一句話“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那就是——雞蛋(泛指各種農產品)是用來吃的,不是用來“炒”的,應成為穩定農產品價格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