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請登錄] [免費注冊 首頁-招商-代理-品牌-企業-展會-資訊-專題-招聘
微畜牧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會
  • 專題
  • 招聘
  • 報價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內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寧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頁
  • 資訊
  • 飼養管理
  • 養豬技術
  • 養豬場中分胎次飼養究竟是怎么回事
    來源:  發布日期:2017-06-02  發布者:佚名  共閱675次

    集團大規模豬場生產,后備母豬與成年母豬往往有著不同之處:(1) 健康上不如成年母豬穩定;(2) 第一次分娩中容易出現問題;(3) 從生產上要考慮到它的背膘厚度及與公豬的接觸;(4) 從斷奶到配種的間隔一般較長,容易導致配種和妊娠舍的正常運轉出現問題;(5) 低的免疫力導致其后代抵抗力低下,這在隔離早期斷奶(SEW)中得到證實。鑒于以上原因,為使后備母豬能在以后的生產中發揮最大作用,從而產生了后備與經產母豬分開飼養方法,簡稱“P0-P1”飼養。

    一、“P0-P1”分胎次飼養的歷史

    母豬分胎次飼養的歷史發生過程如下:

    1991年加拿大魁北克省一位豬場經理R.Robitaille對他的咨詢獸醫CamilleMoore(加拿大著名的養豬和豬病專家)說:他打算把后備母豬移到另外一個場地進行配種,然后把懷孕50~70天的母豬,再引到他自己的豬場,當時CamilleMoore堅決不贊成。但到1995年,通過四年的實踐發現該方法獲得了很大成功。

    傳統做法:后備豬只是配上種懷孕,不產頭胎就作為替代老母豬的更新豬。“P0-P1”分胎次飼養:后備母豬不但要產過頭胎,而且又配上種50~70天后,再進入經產母豬群。此外對頭胎母豬所生仔豬與兩胎以上母豬所生仔豬也要分開飼養。

    二、母豬分胎次飼養的具體做法

    一般來講,后備母豬本身攜帶的病原要比接受場的豬要少,為了使后備豬有更高的抵抗力,以至于不影響以后的性成熟和繁殖性能(特別是由于現代種豬對PRRS病毒產生免疫力需較長的時間),因此對病原的接觸越早越好,接觸的方法可以采取與病豬直接接觸,或利用病豬的臟器組織采用注射感染方式。

    1、與病原的接觸

    (1) 僅從兩胎以上能繁母豬后代挑選后備豬,并飼養在連續使用的培育舍中,每圈飼養10-20頭。每圈中放一頭商品豬場的仔豬,這種豬可能攜帶有較多的病原,從而使后備豬得到更好的自然免疫。

    (2) 根據需要做好此階段的藥物保健與疫苗免疫,此階段飼養到70日齡,體重達到25公斤時結束。

    (3) 仔豬離開保育舍后,轉到一個隔離的采取全進全出制的肥育舍中,每頭豬要有不少于0.9平方米的空間。

    (4) 采用分組飼養的方式,后備母豬進入兩周后接種PRRS血清(具體方法附后)。接種PRRS血清兩天后這些種仔豬 每頭被放到有20頭未接種豬的圈舍中。

    (5) PRRS的毒株應該是來自于養豬公司內流行的毒株,同時把將來用于發情鑒定和輸精管切除的用于與母豬接觸的公豬也放在這種肥育舍中。

    2、后備母豬的發育成長

    動物接觸病原后就會向外界排放,這一個客觀規律。為了使后備豬不會感染將來的接受群,所以就要讓后備豬有一個排放階段。

    飼料營養上,135天之前使用的飼料是以最大限度沉積蛋白為目的,礦物質的含量要比商品生長肥育豬的要高。150天之后,后備豬進入最后發育階段,每天光照16小時,在150和190天之間飼料以最大限度地增加背膘厚度為目標。如果有條件,此時可以進行與公豬的接觸。對需要接種的疫苗在此階段完成。

    具體的生產目標和做法:初配體重達到135-140公斤,日齡在200天以上,生產中平均為212日齡,背膘厚度達到16-18毫米且第二次發情時配種,分娩時背膘厚達到18-20毫米。

    3、配種前期

    在平均日齡為185天,體重為125公斤時,后備母豬運到配種舍。在這里每圈10頭,帶有自采食料糟。母豬一到這里就開始與公豬接觸,可采取欄間接觸,最好是用輸精管結扎的公豬與母豬直接接觸。同時每天做兩次的發情鑒定,確認為發情的母豬放到配種區,轉豬過程中稱量體重,來決定是否下一個情期,還是隔一個情期配種,以使其達到配種時要求的體重。在配種區,后備母豬同樣是單欄飼養自由采食。

    后備母豬到達配種舍后如果28天內未發情的將被淘汰,生產中母豬的發情率為92%。如果后備母豬在175日齡時體重大于140公斤,往往意味著其它骨骼發育的不是很好,反過來如果到250日齡時,其體重還不足135公斤,這樣的豬都只能被淘汰。

    4、配種階段

    根據前面的發情鑒定記錄,在預計的第二次發情前三天實行公豬試情,每天兩次,鑒定為發情的母豬12小時后配種,12小時后再配種一次,直至母豬不再接受為止。生產中母豬的平均配種次數(人工授精)為2.8次,配種后母豬立即轉到懷孕舍,在轉舍過程中對母豬再稱重并且測試背膘厚度。根據兩次指標的測試結果,采用三種飼喂方式,直到妊娠100天。初次配種的配種率為88%。

    5、后備母豬分娩

    妊娠80天左右,懷孕母豬轉到懷孕舍,此階段做好疫苗接種,妊娠95天左右,開始增加1公斤飼料,需要的話每天飼喂2-3次,以提高其采食量,管理人員在著手研究此階段的特殊飼料。在適當的時機,母豬被轉到后備母豬使用的較小的產床,并且飼喂一種專用濃縮哺乳料,P0母豬115天時采用藥物誘導分娩(經產母豬則在114天)。產仔總數為11.5頭,平均斷奶日齡為17.7天,平均斷奶仔豬數為10.1,21天調整的斷奶窩重為59公斤。

    6、頭胎母豬的再配種

    斷奶時所有母豬連續使用Regumate(一種四烯雌酮藥物)藥物5天(想想為什么要用?18天就斷奶了,斷奶較早呀!),母豬單欄飼養自由采食,仍然飼喂哺乳母豬料,使用這種藥物之后,就不使用公豬誘情的方法。當這種藥物達到徹底排泄后,再用公豬做發情鑒定,配種次數及間隔與初配相同。90%的斷奶母豬在斷奶后11-15天(平均13.8天)內發情,準胎率為93%。對于20天內沒有發情的母豬肌肉注射一次PG600,10天內還不發情就被淘汰。二胎母豬的產仔總數為12.5,母豬的淘汰率為18%。全群母豬的胎次平均為4.4,母豬總淘汰率為48%(其中包括7.5%的死亡率)。

    三、母豬分胎次飼養的主要優點

    1、便于對飼養人員的管理,并且便于飼養人員對豬群的管理。

    2、延長了后備母豬馴化時間,幫助母豬的發育和穩定群體健康狀態,更易保持可生產母豬的數量。

    3、提前接觸公豬,使后備母豬的馴化更易成功,對后備母豬的配種和管理,以及對后備母豬分娩后使用的特殊哺乳料易于實施。

    4、由于頭胎母豬從斷奶到再配種需要的時間較長,而頭胎母豬個體較小,體長較短,這樣可以設計小一點的單欄,省出更多的空間用于配種區。

    5、對PRRS控制的作用。由于對仔豬也實行分開飼養這種模式,對藍耳病的控制很有效果,幾乎所有仔豬在保育階段為PRRS陰性,而且在成年母豬群中也有效減少了PRRS的發生。

    6、對控制氣喘病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實踐中對兩胎以上母豬所生仔豬不再接種氣喘病疫苗,而只對頭胎母豬所生仔豬一直在接種疫苗。

    四、母豬分胎次飼養的缺點

    1、由于后備母豬與成年母豬不在同一場,增加了母豬的運輸費用及運輸途中受感染的風險。后備母豬進場后有時也帶來一些健康上的某些不穩定因素。

    2、到目前還沒有一套合適的關于如何更好地運送這些懷孕母豬的數據資料,這需要在實踐中多觀察和積累這方面的資料。

    3、程序固定,操作上缺乏彈性。需要至少10000頭母豬的飼養量才能便于實施這種方法。當頭胎母豬配上種后,必須運往下一個場地。由于后備母豬場向所有成年母豬場提供后備母豬,一旦后備母豬場出了健康問題,就會涉及所有成年母豬場。

    4、后備母豬短缺是豬場常見的問題,在這種飼養模式中,由于提供的為配上種的后母豬,這樣往往難于滿足快速擴群的需要,必須提前做好計劃。

    5、頭胎母豬所生仔豬一般比經產母豬所生仔豬個體小,采食量少,導致保育及育肥階段日增重低,從出生到出欄的天數較長,因此把頭胎母豬所生仔豬放在一起,在圈舍設計時要留出額外的空間。

    打印本文   返回頂部   關閉該頁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答案
    公司簡介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友情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豫ICP備10211513號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版權所有 © 2008-2017  
    獸藥直銷網|獸藥行業網絡直銷的首選網站-獸藥直銷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 在線客服QQ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_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_67149中文无码久久_18HDXXXX国产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