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自2010年以來,豬流行性腹瀉(PED)在全國各地豬場廣泛流行,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PED的防控既是豬場防疫的重點也是難點。筆者在過去幾年里處理過大量的PED案例,積累了豐富的防控經驗。筆者認為,后備母豬的馴化是PED防控的關鍵所在。
PED控制的關鍵在于提高豬群特異性免疫力和降低產房的PED病毒的載量。這兩個方面都非常重要,重視其中一方而忽視另外一個方面都會導致PED控制的失敗。后備母豬的馴化在這兩個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備母豬馴化是做好母豬群基礎免疫的前提
PED主要危害的是產房仔豬,尤其是7日齡以內的新生仔豬。由于仔豬出生就會感染PED病毒,2-3日齡就會出現發病。所以,我們只能通過免疫母豬,讓新生仔豬通過攝取母源抗體獲得保護。母源抗體中起保護作用的主要為分泌型IgA(SIgA)。要讓母豬產生SIgA就必須讓母豬腸道粘膜接觸到足夠量的PED活病毒,誘導初次免疫應答。在此基礎上通過產前免疫滅活苗,誘導再次免疫應答來提高母豬體內SIgA的水平。如果沒有粘膜免疫做基礎,僅免疫滅活疫苗起不到效果??梢赃x擇用野毒株或毒力較強(傳代次數較低)的疫苗毒株誘導粘膜免疫。如果在種豬群進行野毒口服免疫的話,就存在散毒而危及仔豬的風險,所以一般在后備母豬階段進行PED馴化。
后備豬的馴化同時也是控制環境病毒載量的首要因素
未經馴化的后備母豬混入豬群后,有可能導致場內流行的PED病毒在后備母豬群大量增殖并排毒,導致環境病毒載量迅速上升,繼而引起整個豬群的不穩定。如果在后備母豬階段充分馴化,混群后就不會出現病毒大量增殖的情況,因此也就顯著降低了混群誘導PED不穩定的風險。
1首先是隔離場的選擇
由于馴化過程中存在極大散毒的風險,隔離場要求獨立于本場之外的隔離區域。隔離場的人員、物品及車輛等都要與本場完全分開。如果是場內的隔離舍,很難做到人員、物品等完全隔離;同時由于馴化期間會產生大量含有病毒的糞污,很難保證不擴散到其他單元,所以一般不推薦在本場內的隔離舍進行后備母豬的PED馴化。
2其次是PED馴化病料的選擇
病料一般選用本場或同一體系內PED發病仔豬的糞便或腸管。如果沒有存儲足夠的病料,可以人為的擴增病料。病料的擴增可選擇沒有吃初乳的新生仔豬在場外用發病仔豬的糞便或腸管進行攻毒。待攻毒仔豬出現腹瀉后的12小時內,收集腹瀉仔豬的腸管。病毒需進行PCR檢測,證實其中含有PED病毒,同時還要排除豬瘟病毒、豬藍耳病病毒、豬偽狂犬病野毒方可用于返飼。冷凍病料要避免反復凍融,同時保存時間不要大于半年時間。當然,也可以毒力較強(傳代次數較低)的疫苗活毒給后備豬口服。
3 隔離場和病料選好之后,馴化工作就可以開始了
馴化前,后備母豬停水停料4小時以上。病料充分剁碎成糊狀。按照后備母豬每100kg體重加5g病料、1L水、1.5kg飼料的標準調成粥狀料。如果是限位欄飼養,可根據后備母豬體重數將粥狀料加入食槽內,每100kg體重2.5kg粥狀料。如果是大欄飼養,需要提前準備料槽,保證每頭豬都可以同時吃到飼料。再根據每個大欄內總的體重數分配粥狀料,同樣也是每100kg體重2.5kg粥狀料。飼喂時,將躺著或不采食的豬只趕到附近料槽進食。飼喂結束后的第二天開始,記錄出現明顯厭食和水樣腹瀉的豬只,并用噴霧油漆做好標記,全群腹瀉一般持續一周左右。通常,表現明顯癥狀的豬只所在比例在80%以上。腹瀉一般持續一周左右。全群腹瀉停止后一個月,即排毒停止后方可混群。
后備母豬PED馴化目前在國內很多大的養殖公司做了嘗試,取得非常好的防控效果。相信隨著PED成功防控經驗的推廣,會有越來越多的豬場重視后備母豬PED馴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