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嚴懲養殖違法排污,不讓綠水青山“蒙污”
劉老板這次“栽了”。
衡南縣云集鎮河市村的劉老板把養豬場建在河邊,養殖廢水直接排到小溪河,再流入耒水。周邊群眾曾向縣環保局投訴,卻沒得到解決。這次將問題舉報給了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
環保工作人員現場發現,該養殖場的沼氣池、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都還在建設,豬卻已經養起來了,養殖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小溪河。監測結果顯示,小溪河多項水質指標超標。
按照相關法規,該養殖場立即拆除了排污管道,對污染溝渠進行清理;因污染防治設施未建成就排污,罰款10萬元;利用暗管偷排,罰款10萬元。2名當事人被行政拘留10天。當地政府還對此案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約談2人,誡勉1人,警告2人。
養殖業本是富民產業,如今卻因部分養殖戶污染環境的行為,引發群眾的“集中聲討”。據統計,截至5月16日,在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交辦我省的2932件信訪件中,畜禽養殖類污染達322件,在13類污染問題中排第五。
群眾舉報的畜禽養殖違法排污問題,經過相關部門現場核查,受到了嚴厲懲罰。常德賀家山樂興生態養殖場自詡“生態”,卻在未達到排放標準、獲得排污許可的情況下排污,并違反合同擅自擴大養殖規模,被勒令關停。常寧市宜陽鄉五豐養豬場被要求在10天內將生豬轉廠或出售,停業整頓;主要負責人被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同時,相關部門責任人1人被免職并受到黨內警告處分,1人被免職并受到記過處分;誡勉談話3人,約談3人。
驅臭氣、清廢水,還居民好水、好空氣、好心情
養殖糞污水如果沒有得到有效處理,臭氣、污水都將對周邊的居民生活、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影響。
群眾反映通道侗族自治縣的利民畜禽產品發展有限公司對旁邊的躍進水庫造成污染。收到交辦件后,當地多部門聯合推進污染治理,包括豬舍實施雨污分離,沼液實施動態清運,切斷污水外排;氧化塘完成清淤,清理庫區水葫蘆并進行消毒等。企業還投資40多萬元從山東購買了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迅速的行動,良好的效果,讓雙江鎮竹塘村村民楊秀飚直言“我們老百姓蠻滿意”。
近日,邵東縣黑田鋪鎮龍政村村民心頭的“陰霾”也終得驅除。村里的龍政養豬場沒有環評手續,缺少污染防治設施,沒有實行雨污分流,儲存池污水直接滲透到四周土壤和排入附近小水庫,從2013年開始經營,臭氣熏天、污水橫流。5月2日,縣環保局責令該養豬場停產并處10萬元罰款。至5月10日,養豬場原存欄生豬400頭均已由縣內規范養殖場有償收購,關閉退出到位;養豬場原有污染物清理完畢,建筑物部分拆除。
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我省不少地方正在加大對轄區內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的整治力度。如邵東縣加快了對禁養區畜禽養殖關閉退出和限養區、適養區養殖場清理整治的進度,力爭在6月15日前,禁養區內130個畜禽養殖場全部完成退養;6月30日前,限養區和適養區的養殖場需全部完成污水污物處理,做到達標排放。
養殖需走生態之路,嚴格執法倒逼企業守法
我省是生豬養殖大省。但養殖業規?;潭鹊?,點多面廣,養殖糞污沒有資源化利用,仍是我省乃至全國養殖行業存在的普遍問題。
從治理角度看,從2010年開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就被我省納入農村環境整治的主要內容之一。隨著省“一號重點工程”的持續推進,規模養豬從禁養區退出,向適養區發展。
從技術角度看,近年來我省已經形成一批適宜推廣應用的生態養殖技術。以糞污“零排放”和“全消納”為目標,我省已累計完成3.2萬個規模養殖場的升級改造,創建706個省級以上畜禽標準化示范場,推廣種養結合、沼氣配套、有機肥生產等生態養殖模式。
“作為環保部門,就是要通過嚴格執法倒逼企業守法自律。”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株洲成露養殖有限公司在今年4月被查處后未及時整改,再查竟然仍存在超標排放,該市環保部門重拳整治,采取按日連續處罰方式,日處罰款1.008萬元,30天共計罰款30.2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