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鴨瘟流行:鴨瘟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鴨的一種急性、接觸性、敗血性的傳染病。因發病鴨常見頭頸部腫大,故俗稱“大頭瘟”。不同齡期和品種的鴨均可感染,自然發病多見于育成鴨和成鴨,但近來10-15日齡的雛鴨亦時有發生,流行期比較長,可達15-30天,死亡率在90%以上。
鴨瘟癥狀:病鴨表現為高熱、頭部腫脹、縮頸、流淚、眼瞼水腫、兩翅下垂、腳麻痹,嚴重的病鴨伏地不起,排綠色或灰綠色稀糞;產蛋鴨還可表現為產蛋下降。
鴨瘟病變:剖檢病變主要見病鴨呈全身急性敗血癥,頸部以至全身皮下組織及胸、腹腔的漿膜常見有淡黃色膠樣浸潤物;肝有不規則的、灰黃色壞死點,不少壞死點中間有小點出血,或其外圍有環狀出血帶;脾稍腫,部分病例有灰黃色壞死病灶;小腸的外、內表面可見環狀出血帶;泄殖腔粘膜有充血、出血、水腫及壞死灶,內夾有較堅硬的物質;產蛋母鴨卵巢、卵泡充血和出血、變形,常見腹膜炎;成年公鴨的睪丸充血或出血。
鴨瘟防治:迄今尚無特效藥物可用于治療,故應以防為主。除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鴨瘟弱毒活疫苗進行免疫接種能有效地預防本病的發生?,F已有較理想的鴨瘟致弱活疫苗,接種可按廠家說明適當稀釋后,20天至1月齡0.5毫升/只,2月齡以上的鴨肌注1毫升/只。為保證免疫效果,種鴨每年通常應接種2次。1日齡時亦可注射疫苗,但免疫期不超過1個月,應及時加強免疫。一旦發生鴨瘟,應及時封鎖,嚴禁病鴨流動,妥善處理病、死鴨及污染物,舍內外環境、場地及用具嚴格消毒。同時,對受威脅的鴨群和發病鴨群實施緊急疫苗接種??锅單粮呙庋寤虻包S勻漿對發病早期有相當好的防治效果,但待疫情穩定后10-14天內仍應緊急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