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在養殖業中,抗生素最初是用來預防動物疾病的,在使用過程中,一些飼養者把抗生素的發酵殘渣加在飼料中喂豬,并發現用這種飼料比用普通飼料飼喂的仔豬長得更快。Moore(1946)又發現,在雞飼料中添加少量鏈霉素能促進雛雞的生長發育。以后許多人又陸續發現金霉素、地霉素等對犢牛、豬和禽等均有促進生長發育和育肥的作用。
在上個世紀60年代前后,有許多抗生素品種相繼問世并工業化生產,研究者們幾乎對每個新問世的抗生素都作了以促進動物加速生長為目的的飼養試驗。研究結果肯定了多種抗生素具有刺激和加速動物生長的作用。這個消息很快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并引起各國的重視。至此,抗生素作為畜禽飼料添加劑形成了一股極大的熱潮,全世界范圍內都開始使用,而且使用量日益增加。據估計,我國每年抗生素原料生產量約為21萬噸,其中有9.7萬噸的抗生素用于畜牧養殖業。
隨著抗生素在飼料中長期大量使用,細菌耐藥性和食品安全問題也引起了全球的普遍關注。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畜牧養殖業濫用抗生素可能會產生如下危害:
首先,日糧中濫用抗生素使病原菌產生耐藥性。細菌可通過三種方式獲得耐藥性,一是在細菌繁殖的二分裂階段通過代與代之間進行傳遞。二是通過自發的基因突變產生。三是從附近其他的細菌細胞上獲得耐藥性基因。雖然耐藥性因子的傳遞頻率不高,但由于細菌數量大,繁殖快,仍易造成抗菌株的擴散蔓延??股貫E用導致耐藥菌株增加,而抗生素飼料添加劑長期大量不合理使用是主要原因。美國《新聞周刊》報導,僅1992年美國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感染。路透社1999年2月還報道了美國科學家在肉雞飼料中發現超級細菌,這種腸球菌對目前所有的抗生素具有耐藥性,超級細菌的產生給人類疾病的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
其次,長期濫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機體內殘留,影響人和動物的免疫和治療效果。當機體攝入大量抗生素后,其跟隨血液循環遍布人體多個器官組織中,如淋巴結、腎、肺、骨骼、肝、脾、胸腺等各組織器官,造成動物機體的免疫能力逐漸降低,使慢性疾病增多而且頻發。同時,抗生素還導致抗原質量降低,對疫苗接種產生不良影響,為控制疫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股卦谥委熑祟惣膊『托笄菁膊≈械男Ч饾u變差,為了起到治病效果,抗生素的用量也在不斷增大,形成了惡性循環。
再其次,長期超量使用抗生素,還易產生致病菌的交叉感染。使用抗生素,尤其是超量使用,會破壞腸道內的微生態平衡,一方面使胃腸道內對抗生素敏感性強的微生物減少,而敏感性差的菌群趁機大量繁殖,引起微生態失衡;另一方面體內的微生物被抗生素消滅后,為體外的微生物的侵入繁殖創造了條件,從而易產生致病的交叉感染,造成動物養殖越來越難。
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變得更加嚴格。在多年的研究中,人們不僅發現了抗生素飼料添加劑創造的經濟利益,也深刻認識到其潛在的缺陷。于是,近年來,不少國家相繼出臺了在養殖業中減少或禁止使用抗生素的政策。我國相關部門也制定了《獸藥管理條例》、《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等等,用來規范給動物用藥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