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當前一些肉雞規模養殖場由于飼養管理不當以及其他多種因素,不斷發生肉雞小腸球蟲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嚴重影響肉雞生長速度,肉雞養殖場為此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初步統計,肉雞發病率達45~65%,死亡率高達60%左右。
1. 臨床癥狀
患病雞呆立,精神沉郁,羽毛零亂,翅膀下垂,縮頸閉眼,行走遲緩,不愿意走動。病雞排水樣稀便或飼料樣糞便,嚴重病雞排深褐色或紅色胡蘿卜樣糞便,有刺鼻的惡臭味兒。隨著病程的發展,雞體逐漸消瘦貧血,雞冠和腿部皮膚蒼白。病雞食欲減退,直至廢絕。
2.剖檢變化
剖檢可見肝臟腫大。肝表面有廣泛性出血壞死灶,整個腹腔表面烏黑,腸管擴張充氣,幾乎是正常的兩倍,腹腔內可聞到一種腐尸臭味兒。特征的病理變化是在小腸后段、盲腸以及直腸,腸壁充血有出血點。粘膜上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麩皮樣壞死灶,腸壁增厚,其內溶物呈液體狀有泡沫,為混有血液的褐色或黑色稀糞,嚴重的形成壞死偽膜易剝落,其它臟器眼觀沒有明顯的病理變化。
3. 實驗室檢驗
(1)用牙簽刮取小腸病變部位的腸粘膜.置于載玻片上,加等量生理鹽水,用牙簽調和均勻后蓋上玻璃片。用40倍物鏡進行觀察,可以看到一種圓形部分,周圍則呈現澄清透明,卵囊外還有一個雙層的殼膜,則可以確定為雞小腸球蟲。
(2)取新鮮病死雞腸粘膜刮取物涂片或肝臟觸片.革蘭氏染色,鏡下可見到大量的革蘭氏陽性、短粗、兩端鈍圓的大桿菌,呈單個或成對排列,著色均勻有莢膜,則可確為雞魏氏梭菌。
4. 防治措施
(1)平時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糞便,防止雞糞污染飼料與飲水。保持雞舍和墊料干燥清潔。
(2)雞群密度不要過大,加強通風換氣。
(3)注意搞好藥物預防,可從肉雞10日齡起交替使用抗球蟲藥至出欄前1周。
(4)搞好雞舍消毒,一旦發病立即隔離病雞,徹底清理墊料和雞糞,雞場周圍及舍內用2%氫氧化鈉溶液全面消毒,更換的墊料必須干燥,并用百毒殺做消毒處理。
(5)對癥治療
①磺胺喹啉鈉、阿莫西林制劑飲水及超濃縮魚肝油拌料,連用3~5d,癥狀消失后,間隔2d再投服3d。②飼喂地克珠利預混劑(主要成分地克珠利),19地克珠利拌飼料1000kg,連用2~3d。用抗病毒1號注射液(主要成分黃芪多糖),劑量是每千克體重口服。1次/d,連用2~3d。
5.小結
肉雞小腸球蟲與魏氏梭菌性壞死性腸炎混合感染。在治療用藥時必須采取抗菌素、抗球蟲藥同時使用。最好兩種以上藥物綜合使用。為避免耐藥性的產生應盡量不重復使用藥物,這樣效果更佳。這兩種病混合感染。發病前期整個雞群癥狀不太明顯,容易被忽視,發現臨床癥狀明顯時。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因此一定要搞好環境管理和藥物預防.避免發病,確保肉雞養殖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