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瘦肉型豬給繁殖帶來的問題
現代瘦肉型母豬在配種初期由于脂肪儲備低( P2背膘18毫米以下),會給繁殖性能帶來不良影響。近30年育種工作的成績是母豬的脂肪減少了50%,使繁殖母豬對營養變得更加敏感了;而脂肪的儲備是可以通過調控營養水平來控制,這在制定母豬飼養方案時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制定有效的飼養方案變得越來越重要
事實上豬的不同飼養階段是相互聯系、互相影響并不是獨立的,而繁殖動物整個生命周期各個階段都非常重要,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特別是:
后備階段
初情到第一次配種
未成熟的繁殖周期(通常指的是第一胎)
成熟的繁殖周期(經產階段)
良好的后備母豬飼養是基礎
母豬一生業績的表現(繁殖效率)始于后備豬培育階段,要讓青年母豬肩負起它的種用“使命”,必須有:
1)足夠的肌肉
2)足夠的脂肪
3)結實完整的骨骼
4)發育完善的生殖系統
5)健康的體格
而作為肥育豬其唯一目標是在短時間內,用最小的代價完成體重的增加,不需要考慮長期的身體健康和繁殖性能。
后備母豬的最低標準:
-體重和年齡
-145日齡體重90公斤,150日齡體重100公斤
-P2背膘在95~100公斤體重時達到12~14毫米
-性成熟日齡:
-165~170日齡
-配種時的年齡和體況
-體重125~135公斤
-P2背膘16~20毫米
-190~230日齡
初情期體況對繁殖性能的影響
有關后備期間母豬飼養水平、初情期體況對其繁殖性能、使用年限影響的研究很少。Gueblez等(1985)發現,體重100kg時的背膘厚度與其使用年限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即配種時背膘厚在18mm以上時,46%的母豬可利用到第四胎,而背膘厚在14mm以下時,只有28%的母豬能利用到第四胎。
后備母豬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需要
保證后備母豬骨骼得到充分的鈣化
促進生殖系統的發育
過渡限飼和營養不足的影響
Den Hartog和Noordeweir研究表明12周齡后對后備母豬實行限飼(自由采食的60%)會影響后備母豬的初情年齡。限飼到80%時沒有觀察到影響。說明嚴重限飼會影響處情年齡。
建議后備母豬體重在100千克前,采取自由采食
后備母豬飼喂低賴氨酸水平不利于濾胞發育
后備母豬:影響初情期年齡的因素
遺傳力
氨氣水平
溫度
混圈
移動
日照時間
和公豬接觸
通風和初情期
通風差會影響初情期年齡
氨氣濃度達到20-35ppm可能會導致200日齡之內發情的小母豬數量下降30%。
目前我們集約化飼養場很少做環境監測。
“運輸”現象和初情期
有證據顯示僅僅是簡單地把小母豬從圈中趕出來,活動(移動)一下再放回到原來的圈舍或重新混圈可以幫助誘情。
與公豬接觸和初情期
和公豬接觸是最有效的初情誘導方法,但是
接觸方法
接觸頻率
公豬性欲
使用輸精管結扎的公豬
研究表明:后備母豬和公豬同在一個舍內培育,對后備豬生殖器官的發育有良好的影響,可增加卵巢內成熟卵泡的數量。9月齡時人工授精配種,與公豬同養一舍的30頭后備母豬29頭懷孕,平均產仔8.9頭。而沒與公豬接觸過的26頭小母豬其中有7頭沒能懷孕,平均產仔8.3頭。
初情誘導
在小母豬150-160日齡時進行移動/混圈
身體接觸遠比隔欄接觸要好
每天和公豬接觸:
一天兩次最有效
每次15分鐘,6-8頭小母豬/圈
用輸精管結扎的公豬
允許公豬和小母豬交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