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公司現代化家庭農場”,動動手指頭進行手機養殖軟件的操作,通過自動化控制系統、環保治理系統、物聯網系統等創新科技智能養殖,一年就可輕松養殖2400頭豬,年收益達50多萬元。
1現代化家庭農場主:動動手指 一年養2400頭豬
每批次養殖1200頭豬,一年養2400頭豬,只需要1個人。這樣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廣東溫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氏股份”)的合作養戶中實現了。
在溫氏股份以創新驅動發展的熱潮中,范金樹嘗到了“公司現代化家庭農場”的頭啖湯,動動手指頭進行手機養殖軟件的操作,通過自動化控制系統、環保治理系統、物聯網系統等創新科技智能養殖,一年就可輕松養殖2400頭豬,年收益達50多萬元。
傳統豬場中,糞便滿地、臭味刺鼻、糞尿直排的現象在范金樹經營的現代化家庭農場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豬欄整齊合理,豬舍裝上特殊“空調”,溫度和濕度都是由自動環控設備來進行調節,喂豬鏟糞皆通過自動化系統來完成,糞尿分離,通過專門的管道抽送至環保治理系統,采用先進糞污處理模式,達到零排放效果,經處理的產物可轉化有機肥“變廢為寶”。
2一年可賺50多萬元
范金樹經營現代化家庭農場里,干凈整潔,1100平方米豬舍準備迎接即將下一批進場的豬苗??此破胀ǖ呢i舍,科技創新十足,“飼料由豬舍外的儲料塔自動輸送到每一個料槽,豬只要碰一下料槽上的‘機關’,飼料就自動落入槽里,每一卡豬欄都設置了自動喂水系統,豬一咬墻邊上的特制管口,水自動流入豬嘴里,豬欄地上建有水泥漏縫板讓豬糞豬尿落入自動清糞系統進行環保處理,豬舍四周裝有風機、水簾、自動溫控系統等。”談及豬的“星級高科技住房”,是溫氏股份“公司現代家庭農場”的一個成果,范金樹滔滔不絕如數家珍。
范金樹的現代家庭農場,采用密封式、大跨度鋼結構的先進建設模式,配套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與完善的環保設施,項目共投入建設資金120萬元,“其中36萬元是通過免息貸款向公司借的,分7次從每批肉豬盈利收入里扣除。”溫氏股份的所有合作養戶手上都有一張“農戶一卡通”,而養戶與公司之間的資金往來都是通過這張卡。
也就在上個月,隨著上批肉豬的出欄,范金樹手中的農戶卡被打進了35萬元的毛利,其中6萬元為家庭農場的運行成本。
范金樹現代家庭農場占地面積約6700平方米,其中豬舍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肉豬飼養規模為1200頭/批次,2016年5月初正式投產至今,該家庭農場已出欄兩批肉豬,產值達500多萬元,純利潤收益達50多萬元。
“現在養豬基本不用承受運行成本壓力,擔心市場風險。”范金樹算了一筆賬,每批次1200頭豬,從12斤豬苗進場到250斤肉豬出欄,大概需要養5個月,在飼料、疫苗、治病藥物上花費的約達230多萬元,然而這筆支出由公司來承擔,“我們養戶只需在進豬苗時存一定的押金到農戶卡里,我當時存了100元/頭,共12萬元,接下所有支出相當于由公司賒賬給養戶,養戶進飼料、疫苗等時,只管簽單即可,一切到肉豬出欄賣了再算賬。”
3動動手指一人養1200頭豬
在范金樹現代家庭農場,一人一批養殖1200頭豬,一年養兩批,綽綽有余。養戶只需手指頭,可隨時隨地用手機登錄溫氏物聯網養殖系統,查看豬舍里的實況,操作通風系統、水簾噴霧系統等,智能養殖。
“天熱時,開啟水簾來降溫,豬舍內溫度可從38℃降至25℃,去年夏天,辦公室沒裝空調時,兒子還端著飯到豬舍里吃乘涼;天冷了,把水簾關了,風機少開兩臺,通風換氣。”在這里,豬舍裝上特殊“空調”,溫度和濕度都是由自動環控設備來進行調節,喂豬鏟糞皆通過自動化系統來完成。
與傳統的人力養殖模式相比,現代化養殖真正實現了高效。過去,范金樹經營的傳統養殖場,養500頭豬每個月需要花費7000元來雇請兩個人來喂豬鏟糞,“每次從豬舍走出來都是汗流浹背、滿身臭味。”在現代化養殖模式里,“喂豬清糞”這項粗活兒完全交給了機器來完成,干凈利落。
范金樹以豬舍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來算了一筆賬,在高效的現代化養殖模式,一人能輕松養1200頭肉豬,豬均面積為0.9平方米,而在傳統養殖模式,同樣面積豬舍里,只能養700頭左右,其豬均面積為1.6平方米,“以每頭豬250元收益來算,相比傳統養殖模式,現代化養殖模式每批豬的收益足足高出12.5萬元。”
如今,范金樹時不時打開手機養殖軟件看看豬的生長情況,發現天氣有變化時,在手機上操作通風、水簾等系統來調節豬舍內的溫度,飼料儲存塔庫存少時只須致電飼料配送專線,“就連卸飼料也無需人力,機械化輸送至飼料儲存塔。”他說,現代化養殖技術的轉型對人的素質要求也高了,操作員須密切留意天氣變化適時調溫,農場內到處了布滿了機電設備,一有故障需要及時處理,對于機電專業畢業的他游刃有余。“若場內設備出現故障,手機會立刻收到報警信息。”
溫氏股份技術服務的周到對范金樹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公司技術員有事沒事每周都來一次,看看我是否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交流一下操作技術和經驗,一旦發現豬有疾病需要幫忙,他們更是二話不說。公司的疫苗隊人員也相當專業、盡責,定期來打疫苗,養殖的各個環節自己根本不用操心。”
4豬糞變為種植肥料無臭味
范金樹現代家庭農場里種植有兩盆杜鵑花,其中一盆枝葉茂盛,長勢出奇好,還開了枚紅色的花朵。“這一盆花的土內有玄機,加入了‘有機肥’。”豬舍旁邊有一個一百來平方的發酵床,這就是杜鵑花“有機肥”的產地。
豬舍里通過清糞系統,糞尿分離后,通過專門的管道抽送至發酵床上,升起發酵床四周的簾膜,發酵床里毫無臭味。“發酵床上鋪上木糠、谷殼,再將豬糞鋪于谷殼上,撒上菌種,用翻耙機將物料翻耙,日常加以管理運行。”利用“降解床自動翻耙機”進行發酵降解處理,糞污經處理可達到零排放,“發酵處理可變廢為寶,產物可用作有機肥進行種植蔬菜樹木。”目前,范金樹現代家庭農場內的100多立方米的“有機肥”已有人屬意收購。
相比傳統養豬的直排模式,這個環保治理系統在硬件投入達25萬元,包括發酵床、陽光棚、翻耙機等設備設施,同時相應增加了木糠、谷殼、菌種等運營成本的投入,“平均每頭豬的養殖成本增加15元。”范金樹說,“15元換來了零排放、環保達標,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