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母豬產仔是每個養豬人高興的事,因為母豬產仔代表又可以創收了。但是給母豬接生的豬場管理者有沒有注意到下面幾點:
1、接生正常仔豬。當看到仔豬頭部露出產道時,飼養員應立即接生。仔豬出生后先用清潔的毛巾擦去口鼻中的黏液,使仔豬盡快用肺呼吸,然后再擦干全身。個別豬被包在胎膜中,應立即將其撕開。
2、搶救假死豬。發現假死豬及時搶救,將其前后軀以肺部為軸向內側并攏、拉開,反復數次,頻率為20次/分鐘、或抓緊仔豬后肢倒提,拍其胸部數次,幫助其恢復呼吸。
3、咸少體散熱。用密斯陀或爽樂神等可以起到體表保溫作用的干粉劑涂滿全身,在體表認為包裹一層保溫層,減少體散熱,可以起到有利的保溫效果。
4、規范斷臍。仔豬出生后臍帶會自動脫離母豬,如若未脫離母體,千萬不能硬扯,以防大出血,應先將臍帶輕輕拉出。當仔豬臍帶停止波動時方可斷臍。先將臍帶血向仔豬腹部方向擠壓,在離臍帶根部4~5cm處用消毒過的細線綁扎,在扎線外側剪斷或用手掐斷,斷端用5%碘酊消毒,并停留3秒以上。
5、規范剪犬牙。仔豬出生時已有銳利的犬街,為減少對母豬乳頭的損害,降低爭斗時對同窩仔豬的傷害、仔豬出生后應將其剪掉。
但要注意不要把才齒剪得太短,以免損害齒齦和舌頭,讓病原體i些入仔豬體內。剪牙前后要對土具進行消毒、以避免細菌交叉污染。剪牙的剪刀應鋒利,剪時務必剪平,應避免剪牙后產生更加銳利的棱角,對母豬乳頭造成更大的傷害。對發育不好的仔豬暫時不剪牙齒,特別是不能馬上進行交叉寄養時。因為這此仔豬保留牙街,有利于哺乳競爭,有利其存活。
6、規范斷尾。使用消毒過的剪尾鉗于豬尾骨5匣米處剪斷尾巴并用碘酒消毒傷口。
斷尾工作應注意以下事項:
①仔豬斷尾,正常情況下傷日較小,不會出很多血,但仍要注意防止出血過多。
②要避兔剪得太短,陰門末端和公豬陰囊中部可用作斷尾長度的標線。
③每頭仔豬使用剪尾器斷尾前后要進行消毒。
④為防止細菌交叉感染、不要用同一剪尾器既剪才又斷尾。
⑤對弱仔豬不要斷尾、以免加重應激引起死亡。
7、吃足初乳。初乳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日,能直接保護初生仔豬度過危險的前3天,因此、仔豬出生后應盡早吃到初乳,以便獲得母源抗體,提高抵抗力。
8、防寒保暖。哺乳仔豬調節體溫的能力差,怕冷,寒冷季節必須防寒保溫。
9、檢查胎衣排出。產后檢查胎衣是否全部排出。如胎衣不下或胎衣排出不全,可注射催產素。
10、保持產房衛生。再生產過程中如產床潮濕,有羊水粘液等污物,應用泡過消毒水的拖把拖干凈,使產床保持干燥干凈。不宜用水直接沖洗。
11、編剪耳號。為了便于精細化管理、疾病治療和飼養成績分析,仔豬應編剪耳號,在仔豬出生后24小時內進行。
12、稱量初生重。出生仔豬體重的稱量,有助于為弱小仔豬的調圈和固定乳頭等工作做好準備,同時通過出生重的測量、分析,可準確了解母豬的飼養效果,便于及時調整飼養管理措施和飼料營養水平。
13、及時補鐵。仔豬出生后身體中鐵的總貯存量低(約為50mg),每天從母乳中獲取的鐵僅約1mg,而每天生長約需要7mg,體內鐵的含量在出生后3~4天就被消耗完了,因此仔豬在出生后第二天每頭應補充200mg鐵。如有必要7天后可進行第二次補鐵。
14、適量補硒。仔豬對硒的日需要量因體重不同而不同,通常為0.08~0.23mg。正常情況下仔豬不會缺硒,但是在母豬營養不足、仔豬健康程度偏差、環境惡劣的情況下,補硒對仔豬的健康和生長有一定幫助。
15、仔豬寄養。當合格產仔數多,母豬乳頭不夠時,應將多生的仔豬吃過初乳后,寄養給同期分娩的產仔數少的母豬。
16、固定乳頭。母豬一次哺乳過程持續3~5分鐘,但每次哺乳真正放乳的時間僅為20~30秒。如果仔豬吃奶位置不固定,勢必會造成倚強凌弱。為了使同窩仔豬生長均勻、健壯,根據仔豬的初生重大小和強弱,調整其吮吸的乳頭位置。經過幾次的照管,仔豬即可固定乳頭位置。
以上幾點,你在接生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呢?收藏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