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長期的臨床實踐得知,集約化養殖模式下的豬場寄生蟲病發病規律不同于傳統的散養模式,同時由于多數寄生蟲病常為慢性經過,其造成的危害一般表現不明顯,往往會使豬場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規?;i場寄生蟲病的發病規律與特點
1、寄生蟲病的發生季節性不明顯。
規?;i場寄生蟲病的發生季節性不明顯,因此防控措施不能只在春秋兩季進行,應根據本場寄生蟲病流行情況及豬群的感染程度而定。
2、寄生蟲種群結構發生變化。
在規?;i場,由于中間宿主被控制,不需要中間宿主的寄生蟲病逐漸增多,如豬蛔蟲、鞭蟲、弓形蟲、球蟲、疥螨等危害嚴重。
3、多種寄生蟲同時感染、交叉感染、重復感染。
由于環境適宜,豬群密度大,寄生蟲繁殖傳播迅速,在病豬排出少量蟲卵的情況下,易造成全群感染。
4、臨床癥狀雖不明顯,但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
規?;i場飼養管理精細,營養供給充足,寄生蟲所造成的危害臨床表現一般不明顯,如果平時重視程度不夠,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規?;i場危害較大的寄生蟲病
近年來,規?;i場的寄生蟲病除蛔蟲、疥螨外,鞭蟲、結節蟲、球蟲等的檢出率也很高;其它血液寄生蟲如弓形體、附紅細胞體的混合感染也日趨嚴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1)豬蛔蟲病。
豬蛔蟲是寄生于豬小腸中最大的一種線蟲。感染后病豬一般生長緩慢、消瘦、黃疸、咳嗽、糞便帶血;大量感染時,肝臟內有大量幼蟲,造成肝臟壞死變性,并形成蛔蟲性肺炎,使豬劇烈喘咳,呼吸困難,嚴重時大量成蟲蟲體阻塞腸管,引起死亡。
(2)豬鞭蟲病。
豬鞭蟲呈乳白色,外觀似馬鞭,輕度感染不顯癥狀,嚴重感染時損傷腸黏膜,引起黏膜脫落,糞便帶血,出現頑固性下痢。
(3)豬弓形體病。
患豬往往突然廢食,體溫升高達41℃以上,呈稽留熱,呼吸困難,便秘,眼結膜出現膿性分泌物;嚴重時耳廓、鼻端、下肢、股內側出現紫紅色斑,有的耳廓上形成痂皮或干性壞死。
(4)豬球蟲病。
集約化豬場飼養密度大,圈舍溫暖潮濕,極易誘發球蟲病流行。一般仔豬多發,發病仔豬主要癥狀表現為嚴重腹瀉。
(5)豬疥螨病。
疥螨病通常先侵害耳部、頭部,產生大量皮屑,局部脫毛,出現過敏性皮膚丘疹,嚴重時有液汁滲出,形成痂皮;病豬以劇烈騷癢為特征,躁動不安,生長緩慢,胴體等級下降;規?;B殖,由于豬群密度大,疥螨傳播很快。
三、規?;i場寄生蟲病防控策略
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消毒滅源,凈化豬場環境,切斷傳播途徑,是減少和預防寄生蟲病感染的有效措施;同時,規?;i場還應根據本地區寄生蟲病流行規律,并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防控程序,全面開展蟲情檢測、檢疫凈化、藥物防治等工作。
1、開展蟲情檢測,強化檢疫處置。
規模豬場應定期做好寄生蟲病的檢測工作,以監控不同階段和不同時期豬群的寄生蟲感染情況。
2、堅持預防為主,定期藥物凈化。
(1)正確選用高效廣譜綜合性驅蟲藥物。當前,集約化豬場寄生蟲病混合感染較為嚴重,而單獨使用常規驅蟲藥物對鞭蟲、結節蟲、球蟲等的驅除效果又很有限,因此,必須選用高效、廣譜、低毒、適口性好、無殘留、不易產生耐藥性的綜合性驅蟲藥物(如樂去從、百球清等),并注意掌握適宜用量;為便于豬體對藥物的吸收,驅蟲前應禁食;為了提高驅蟲效果,一般需要連續用藥;對于一些體表寄生蟲如疥螨等,應在第一次用藥后,間隔7日再用藥一次,同時堅持進行帶豬消毒,才能防止復發。
(2)藥物防治凈化方案。母豬是一個豬場寄生蟲的帶蟲者和傳播源,重視母豬驅蟲尤其是母豬產前驅蟲,能更好地阻斷寄生蟲由母豬向仔豬的傳播。
夏秋季節為控制弓形體、附紅細胞體、鏈球菌病、回腸炎等感染,可用新附優特樂1000克拌料1000公斤飼喂,連用2周;或用達安500克拌料1000公斤飼喂,連用5-7天,飲水用量減半。
在實施藥物防治的同時,要加強飼養管理,給予營養均衡的飼料,并在飼料和飲水中適量加入綠益態、腸泰等營養補充劑,以強效抗應激,調節腸道功能,促進益生菌生長,提高免疫力,這樣對鞏固與提高防治效果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