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亞硝酸鹽中毒
一、病原:做青飼料用的小白菜、蘿卜櫻、芥菜葉、青草等,都含有不同的硝酸鹽與少量的亞硝酸鹽,在自然條件下,硝酸鹽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還原成亞硝酸鹽,叵這些青飼料由于加工和處理不當,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豬吃后會很快發病死亡。引起產生多量亞硝酸鹽的因素如下:1.豬飼料采用文火燜煮;2.煮熟的飼料長久燜在鍋內; 3.幼嫩青飼料堆置長久,特別是經過雨淋或烈日曝曬。除此以外,豬誤飲含亞硝酸過多地用水,或割草漚肥的坑水均會引起中毒。
二、癥狀:病豬突然不安、嘔吐、流口水、呼吸急促,走路搖晃,全身震顫,結膜蒼白,可視粘膜粉紅色消失,黑豬的鼻盤呈烏青色,白豬的鼻血灰白帶青,身及四肢末端很涼,嚴重的倒地,痙攣后很快死亡,部分豬可拖延1-2小時,豬體溫大多降至常溫以下。
三、病理變化:白豬皮膚蒼白或呈青灰色,血液呈紫黑色,如醬油狀,凝固不良,病程稍長的可見胃底部、幽門處和十二指腸粘膜有充血出血。
四、治療:用1%的美藍水溶液,以每公斤體重1毫升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也可以配合5%的葡萄糖或葡萄糖鹽水靜注射。沒有美藍時,可以注射維生素C。
五、預防:青飼料要新鮮喂,一般不要蒸煮。必須蒸煮時,應迅速燒開即揭開鍋蓋,不要悶在鍋里過夜。青飼料不要堆積起來,若一時吃不完,可攤開或架空掛起。豬不要胡亂放牧,以免誤食爛菜等。
(二)食鹽中毒
一、病原:豬在供水不足的情況下,食入過多的食鹽或是含鹽量過多的飼料(如醬油渣、堿菜、腌肉湯、殘羹等)均會引起中毒。在限制飲水時,如果飼料中食鹽的含量超過2.5%,豬就會出現中毒癥狀。
二、癥狀:病豬極度口渴、流口水、厭食、嘔吐、腹痛、下痢或便秘,多數病豬有神經癥狀,眼失明,盲目直沖,單向性轉圈運動,頭向后仰,痙攣、少數病例痙攣后體溫升高到41℃以上。
三、病理變化: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全,脾輕度閼血,肝高度閼血且各大,膽囊腫大,膽汁淡黃,腎紫紅色腫大,淋巴結充血腫大,腦灰質軟化。
四、治療:立即停喂食鹽,適當供應清水;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或5%的葡萄糖腹腔注射,可以解除毒性。
五、預防:保讓充足飲水;每天的食鹽添加量或飼喂量應基本衡定,大貍約15克/日,中豬約10克/日,小豬約5克/日,同時要注意飼料原料(如魚粉)中的食鹽含量和日糧中含量和日糧中食鹽的均勻度。
(三)菜子餅中毒
一、病原:菜籽餅蠅含有較多的蛋白質,但內含有芥子苷或黑芥子酸、芥子酶等成分。這些成分(尤其是芥子苷)在芥子酶的作用下,可產生異硫氰酸丙烯酯等有毒物質,若未經適當處理,喂豬后易發生中毒。
二、癥狀:病豬腹病、膨脹、腹瀉,有時糞中帶血,排尿次數多,有時出現血尿,體溫下降,虛脫而死。
三、病理變化:顯著病變為肝組織壞死。
四、治療:用0.1%-1%的單寧酸洗胃,內服蛋清或牛奶,豆漿等對癥治療。
五、預防:菜籽餅應去毒后再喂。先將餅粉碎,加溫水泡半天后,傾去水分,再加水煮沸1小時,不斷攪拌,使毒素蒸發,不要單豬喂菜籽餅,要和其他飼料搭配著喂,喂量應逐步增加。也可將菜籽餅埋入1立方米的土坑內,經兩個月后,可去毒99.8%。
(四)酒糟中毒
一、病原:酒糟經常用來喂豬,由于保存過久,發酵酸敗產生多種有毒的游離酸和雜醇油,若豬長期飼喂事一次喂了大量酒糟,都會引起中毒。
二、癥狀:病豬可見體溫升高,皮膚呈青紫色,出現皮疹,先便必后拉稀,步態不穩,四肢麻痹,臥地不起,有的興奮不安。
三、病理變化:肺充血或水腫,胃和十二脂腸充血、出血,腎臟腫脹質脆。
四、治療:1.用1%的碳酸氫鈉灌腸,另服瀉藥(如硫酸鈉、液體石蠟);2.用25%葡萄糖溶液200-300毫升,10%的氯化鈣溶液。
五、預防:對異常發酵的酒糟,加適量石灰水中和,喂前加熱,再混于其他飼料飼喂。霉變的酒糟應廢棄。平時要注意酒糟的添加量。
(五)馬鈴薯中毒
一、病原:馬鈴薯幼嫩的莖、葉、外皮及幼芽中都含有馬鈴薯毒(龍葵素),豬的中毒量為每公斤體重0.01-0.02克。豬多食就要中毒。
二、癥狀:喂后約4-7天左右發病,嚴重的呈神經癥狀,輕度為胃腸炎。神經癥狀有狂躁不安,向前沖撞,眼失明,隨后轉為沉郁,后肢軟弱,四肢麻痹,呼吸微弱,瞳孔散大,痙攣,病后約3天左右死亡。胃腸炎癥狀是嚴重下痢、并見眼瞼水腫、下腹有疹塊,低頭站立。妊娠母豬出現流產,哺乳母豬泌乳量下降。
三、病理變化:胃腸粘膜潮紅,可見出血,腹腔內有暗紅色腹水,肝腫大,暗黃色,膽囊腫大,腎腫脹質軟,切面灰黃色,刀刮有暗紅粥樣物,肺、脾略有腫大。
四、治療:先采用催吐劑,如用1%的硫酸銅20-50毫升灌服,或皮下注射阿撲嗎啡0.01-0.02克。之后用鹽類瀉劑或液體石蠟。另外配合補糖、祉液。出現神經癥狀可用2.5%的鹽酸氯丙嗪1-2毫升,肌肉注射。
五、預防:1.用馬鈴薯莖葉喂飼時,用量不應過多,最好與青飼料搭配喂。2.喂馬鈴薯時,最好與其他青料混合青貯后再喂。3.發芽馬鈴薯應除去幼芽再喂,若帶芽喂,必須高溫煮熟,將水撇去后再喂。
(六)氫氰酸中毒
一、病原:幼嫩的玉米與高粱、亞麻籽、亞麻餅,薔薇科植物(桃、李、梅、杏等)的葉子和種子,都含有氰苷,若飼喂過多均可發生中毒。
二、癥狀:發病較快,在喂后的10-20分鐘,即出現癥狀,病豬張口伸頸、瞳孔散大,流口水。病豬時起時臥,極度不安,呼出氣有苦杏仁味,有時旋轉、嘔吐,可視粘膜鮮紅,有短暫的興奮,很快轉為抑制,最后四肢強直性痙攣,牙關緊閉,眼球震顫,倒地而死。
三、病理變化:血液鮮紅,凝固不良,尸體不易腐敗鵬腹腔和心包內有漿液性滲出物。胃腸粘膜和漿膜出血。氣管和支氣管粘膜有出血點,肺水腫或充血。胃內容物有苦杏仁味。
四、診斷:吃過上述的大量植物,發病死亡快,血液鮮紅,胃內容物有苦杏仁味,可作出判斷。
五、治療:有效方法是先用亞硝酸鈉,配成5%溶液,靜脈注射0.1-0.2克,隨后再注射硫代硫酸鈉溶液20-60毫升,或是將亞硝酸鈉1.5克,硫代硫酸鈉12.5克,用注射用水100毫升混合后,一次靜脈注射1克。
六、預防:不要在含有氰苷植物的地方放牧,這些飼料,最好放于水中浸泡24小時或漂洗后再喂。
(七)棉子餅與棉葉中毒
一、病原:棉子餅雖富有蛋白質但它與棉葉都含有有毒物質——棉酚,長期用大量棉籽餅或棉葉喂豬能引起中毒。未經解毒的棉葉,成年豬每天喂3公斤以上,小豬在1.5公斤以上即可中毒。特別在飼料內缺乏鈣、鐵、蛋白質時,更易發生。
二、癥狀:拒食,低頭,拱腰,喜臥失去平衡,后肢無力,呼吸急促,有漿液性鼻涕;糞便干結或帶血,口渴,尿量少,有的有痙攣現象。在出現癥狀后1小時或更短時間即死亡。
三、病理變化:胃腸粘膜有彌溫性水腫,小腸有出血斑點,腸系膜腫大、充血,胸、腹腔有紅色滲出液,氣管內有血樣泡沫液,腎腫大出血。
四、治療:1.0.2%高錳酸鉀和5%碳酸氫鈉洗胃;2.洗胃后,灌服硫酸鈉(鎂)30-100克,使其腹瀉;3.根據豬體大小放血200-300毫升,然后用25%葡萄糖溶液100毫升,生理鹽水500毫升,安那加5毫升,混合后靜脈注射。
五、預防:棉籽餅采用100℃煮1小時或70℃煮2個小時,即可去毒。棉葉應用清水洗凈,并在喂前10小時泡在5%石灰水中去毒。每天喂棉子餅不得超過0.5公斤,連喂棉葉與棉籽餅20-30天后,停喂10-15天。
(八)銅中毒
一、病原:硫酸銅常用作飼料添加劑或用來防止植物病蟲害等 ,豬吃了含有多量銅的飼料和植物,可以引起中毒。
二、癥狀:病初體溫與食欲無變化,但豬體逐漸消瘦,步態僵硬,尿量少且帶血。之后,排尿次數減少,便秘,體溫上升,皮膚變黃,肌肉震顫,腹痛,后肢麻痹,接著虛脫而死。
三、病理變化:可見全身性黃疸。
四、治療:可口服葡萄糖、乳糖、鐵劑、硫磺?;蛴蒙锾?動物燒成炭末)制成粘性飲料口服。0.2%-0.3%亞鐵氰化鉀溶液洗胃,用于病初。
五、預防:硫酸銅作添加劑要掌握劑量;噴過硫酸銅的植物清洗后再喂。配制硫酸銅溶液,不可用河水和溪水,應用雨水、雪水或蒸餾水,不能用金屬器皿配制。
(九)有機磷中毒
一、病原:用敵百蟲或敵敵畏等有機磷制劑驅除體內,外寄生蟲時用量不當;吃了噴灑農藥不久的蔬菜、瓜果下腳料,或是含有農藥的田園埂邊之草,都會引起中毒。
二、癥狀:一般是出現癥狀快,最短的約30分鐘,最長的是8-10小時。病程快的主要表現為大量流口水、眼淚和水樣狀鼻涕。眼結膜高度充血,瞳孔縮小,磨牙,嘔吐,肌內震顫,不時腹瀉。病情加重時,出現呼吸包促,眼斜視,四肢軟弱,臥地不起,若處理不及時,常會因肺水腫而亡。
三、病理變化:肺水腫,氣管及支氣管內有大量泡沫樣液體;肝腫大,膽汁滯留;腎腫大,質脆,呈土貢色,胃腸粘膜呈彌漫性出血,胃粘膜易脫落,胃內容物呈大蒜味(經口中毒);心外膜有出血點。
四、治療:首先阻斷繼續接觸毒物,若是從皮膚涂藥引起,則應用清水沖洗(不能用肥皂等堿性溶液,不然會增加毒性)。常用解毒藥如下:1.阿托品0.002-0.1克皮下注射,用量應根據個體大小與中毒輕重酌量增減。注射后要觀察暗孔變化,在第一次注射后20分鐘左右,如無明顯好轉,應重復注射一次,直到瞳孔放大,其他癥狀消失為止。本藥常用于中毒早期。2.解磷定:可按每公斤全重0.02-0.05克計算,溶于100毫升的葡萄糖溶射。用本藥時,忌與堿性溶液配伍使用。3.雙復磷:以每公斤體重0.04-0.06克計算,用鹽水溶解后,可供皮下、肌肉、靜脈注射。
五、預防:嚴格掌握敵百蟲等用藥劑量。在集體拌藥飼喂驅蟲時,應把強、弱豬分開喂,以免食入不均引起中毒。
(十)黃曲霉毒素中毒
一、病原:玉米、黃豆、棉籽易感染黃曲霉菌,在24℃-30℃的適宜溫度下,相對濕度為80%以上,能大量繁殖生長這種霉素。上述種子和副產品作為飼料喂豬,約經過5-15天即出現中毒。
二、癥狀:急性病例,可見在運動中倒地死亡,或出現癥狀后兩天內死亡。病豬不食,粘膜蒼白,后軀衰弱,走路不穩,糞便干燥,直腸流血。有時病豬頭抵墻。慢性病例,走路僵硬,出現啃泥土、瓦礫等異嗜。病豬拱背、卷腹,糞便干燥,興奮不安,有的病豬的眼鼻周圍皮膚發紅,以后變為藍色。
三、病理變化:急性病例在胸、腹腔內可見大量出血,后腿,前肩等皮下及其他部位的骨肉處都能能見到出血。腸道內有血液,肝臟漿膜部有針尖樣或淤斑樣出血,心內膜與心外膜均有出血,脾臟呈出血性梗死。
四、診斷:根據病史與尿檢中體腔的出血等,即能作出初步診斷。通過飼料真菌培養與毒素測定可以確診。
五、防治:本病無解毒劑,可采用瀉藥、靜脈放血、補糖等對癥療法。平時要加強飼料的管理,經常翻曬,飼料房要通風,地坪要干燥,防止漏雨受潮,嚴重霉變的飼料應刻充,輕度發霉的,先行粉碎,隨后加清水(1∶3)浸泡反復換水,直至浸出水呈無色為止,經處理后的料,仍須與其他飼料搭配著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