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3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日前,巴方正式向中方通報,決定暫停涉案企業對華出口,并承諾將采取更加嚴格措施,確保輸華肉類產品安全可靠。鑒此,中方已解除有關預防性、臨時性保護措施,恢復正常檢驗檢疫工作。
3月17日巴西警方宣布“劣質肉行動”成果,經過為期兩年的調查,警方發現包括巴西食品公司(BRF)和JBS公司這兩大肉制品行業龍頭企業在內的21家巴西國內肉類加工企業買通腐敗的檢驗員,讓他們對腐爛和摻假的肉類產品放行。為保障中國國內消費者安全,中國政府主管部門采取了預防性、臨時性保護措施。3月19日,我國暫停從巴西進口肉類,此外,韓國、歐盟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宣布停止從巴西進口肉類。
如今,外交部證實中國對巴西肉類制品恢復正常檢驗檢疫,意味著,禁令實際生效的時間僅僅一周,當然,巴西黑心肉事件直接涉及的21家企業的產品依然在被禁中。
我國是巴西第二大肉類進口國,占去年巴西出口肉類總值三分之一,產品包括雞肉、牛肉和豬肉。2016年,我國進口雞肉有近8成來自巴西。由于中國是巴西肉類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巴西方面對于中國的態度也是極為重視,而據巴西方面此前表示,此次停業整頓的企業并不涉及向中國出口產品。
那么,巴西黑心肉有沒有出口到中國呢,禁令解除后對國內市場有什么影響呢。
小編突然想起去年的一篇舊聞,重新翻查出來一看,結果嚇一跳。
2016年11月4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2016年9月未予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食品方面共有149批食品未予準入。其中有23批次凍肉制品登上不合格名單,而在這23批次不合格產品中,居然有12批產地為“巴西”的肉制品因貨證不符、標簽不合格、感官檢驗不合格未予準入。
12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兩批次牛后腱,其余10批次均為雞肉制品,包括,冷凍雞翅根、冷凍雞腳、雞爪等,而這些不合格的凍品制造商中就包含本次巴西黑心肉事件的最大涉事企業,巴西食品公司(BRF)和JBS公司。
從通報的不合格原因來看,主要有貨證不符、標簽不合格、感官檢驗不合格,全中招。
貨證不符、標簽不合格還可以理解,但多批次產品感官檢查不合格,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感官檢驗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三種,凍品本身“污穢或腐敗”; 產品中檢出異物;產品包裝不良、破損或密封不嚴,易導致產品在運輸途中出現潮濕、發霉、變質等現象。
巴西總統多次指出,在2016年出口的85.3萬批次肉類商品中,只有184批次被進口商認定不達標。但我們看到了,僅僅是2016年9月,我國質檢總局就攔截了12批次巴西不合格凍肉制品進入中國,這些不合格產品將直接銷毀,這里必須要為質檢總局強烈點贊,同時,也對巴西方面的說辭小小懷疑一下。
那么,看完本文,各位覺得,我國已經解除了對巴西肉品的禁令,巴西肉品會迅速大量重回我們的餐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