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灰斑蛋是指雞蛋產出后,一定時間、溫度等條件下在蛋殼表面顯現出淺褐色斑點的雞蛋,因斑點是在蛋殼內層形成的,因此有人又稱其為“底斑”或“暗斑”,普遍存在于褐殼、粉殼等蛋雞品種中。
影響薄斑形成的因素包括:
(1)生理階段:蛋殼質量隨日齡增長而逐步下降,高峰后期雌激素分泌減少,腸道對鈣的攝取與吸收能力下降易出現薄斑蛋。
(2)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可直接侵害肝細胞,誘發肝腫瘤,破壞肝臟合成蛋白質的能力和解毒能力,或引起黏膜損傷,阻礙營養吸收,使移行到卵中的蛋白濃度下降而出現斑點。
(3)洗蛋:蛋殼經過水洗,其表層的無定形可溶性膠體膜會被洗脫,蛋殼通透性增強。當水溫(如40℃)與蛋溫溫差較大時,水分子將快速向殼內滲透。洗蛋后干燥和涂蠟過程不當,會加快顯斑過程。
(4)存放時間與環境條件:隨著存放時間延長,蛋內CO2外溢,蛋白pH上升,蛋白稀化,系水力減弱,水分開始向蛋黃和外殼滲透,這是產蛋后無斑,數天后顯斑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的理想保存環境應為7~13℃,相對濕度50%~60%。如空氣濕度達到90%以上,空氣中水分會在蛋殼表面上凝集,并向殼中滲透,從而導致薄斑蛋增多。
(5)疾?。翰≡⑸锏那趾?,會導致禽類生殖系統發生器質性病變,耐過雞群會導致蛋殼缺陷。常見疾病如IB、ND、AI等,都會引起輸卵管和蛋殼腺體的急性炎癥,并需要較長時間來恢復。
(6)應激:高密度飼養環境、高溫、換料等應激都會導致機體釋放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將產蛋所需能量從輸卵管轉向其他部位,造成卵子發育停頓或延遲,輸卵管功能性萎縮,蛋殼腺發生退變。
(7)營養代謝:營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薄斑蛋形成,產蛋高峰期適宜的蛋白含量可保證卵清蛋白合成量,濃蛋白正常分泌。產蛋后期應降低飼料粗蛋白質水平,控制蛋重,使蛋殼厚度相對提高。適宜鈣磷比例的日糧可降低蛋殼薄斑的發生率。
目前認為水分是薄斑蛋形成的最直觀原因,而蛋殼結構的差異,如殼膜厚度、乳突層融合時間、乳突層附近蛋白質含量分布等與水分含量相互作用影響薄斑蛋形成。
劉繼承等(2007)研究表明,蛋殼薄斑的出現與蛋內品質沒有明確關聯。聶偉(2013)和姜明君(2015)研究結果均表明, 放置1周的薄斑雞蛋與無斑雞蛋,在蛋殼色澤、蛋殼厚度、蛋殼比率、蛋殼強度、蛋白高度、蛋黃色澤、哈氏單位等蛋品質指標上沒有顯著差異。即蛋殼薄斑的出現不會影響蛋品質,但這種瑕疵會降低其蛋殼結實度及其商業價值。
蛋殼薄斑與輸卵管性能的改變有關,表明動物的抗逆能力已經下降,所以應及時解除各種應激因素,改善營養供應,使用一些改進劑(如中藥制劑),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抗病力,盡快恢復或增強蛋殼腺體的分泌功能,提高蛋殼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