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雞腎臟疾病通常是指一種或多種誘因引起的表現為腎臟腫脹、貧血或出血、壞死及尿酸鹽沉積等病理變化的一類疾病的總稱。這些病理變化有時是可逆性的,即誘因消除后病變隨之減輕并逐漸消失,有時是不可逆性的,即使誘因消除,也不能完全恢復。
1、腎臟的生理功能
腎臟是雞泌尿系統的重要器官,它的主要生理功能體現在維持機體內環境和內分泌兩個方面。
1.1排泄體內的廢物、毒物和藥物,參與體內水、滲透壓、電解質、酸堿平衡的調節,通過這些功能來凈化機體內環境及維持穩態。
1.2合成與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腎素、促紅細胞生成素、前列腺素與維生素D3的活化等。
2、引起腎臟疾病的因素
因為腎臟有多種重要的生理功能,因而雞的各種生理活動發生變化時,都會對腎臟產生或輕或重的影響,因此引起腎臟疾病的原因也復雜多樣。大體上可將導致腎臟疾病的因素分為兩大類: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2.1由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腎臟病變
2.1.1雞病毒性腎炎:由腸道病毒的小RNA病毒引起,能夠引起雛雞的間質性腎炎并影響其生長發育??稍谀I皮質出現炎癥病灶,腎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和壞死脫落,并有明顯的增生現象,導致腎功能衰竭,繼而發病。
2.1.2腎傳支: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V)有眾多血清型,其中腎型IB是肉雞發生尿酸沉積的主要因素。腎型傳支病毒在腎小管上皮細胞中大量增殖引起黏膜損傷,使尿酸鹽排泄受阻,病雞排出尿酸鹽稀糞,從發病至死亡歷時5~7天;剖檢可見氣管內有黏稠分泌物,氣管和肺充血或出血,腎腫大,腎小管擴張,腎小管內充滿白色尿酸鹽。
2.1.3雞傳染性法氏囊(IBD):一年四季均可發病,雞群發病突然,傳播快,雞體溫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廢絕,排白色水樣稀便,感染后3天部分死亡。剖檢可見機體脫水,胸肌或腿肌呈出血點狀或條狀,法氏囊先腫大后萎縮,重者呈紫葡萄狀,由于IBDV有嗜腎性,常常引起腎臟腫脹,有白色尿酸鹽沉積,輸尿管也常有尿酸鹽沉積而擴張。
2.1.4雛雞白?。憾鄶翟?~6日齡發病,下痢、排出灰白色糞便,肝腫大、有條狀出血,膽囊擴張、充滿膽汁,肺臟上有灰白色或黃色壞死結節,心包增厚,心臟上有結節狀,腎臟腫大、暗紅色充血或蒼白色貧血,輸尿管有尿酸鹽沉積。
2.2由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腎臟疾病
2.2.1中毒: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磺胺類長期使用或用藥量過大造成藥物中毒,如:磺胺類藥物及其乙?;x產物酸性環境下容易在腎臟析出結晶,造成腎臟的損害;食鹽中毒、霉菌毒素、殺蟲劑和某些消毒劑也可引起腎臟不同程度的損害,表現為腎臟腫脹、尿酸鹽沉積、充血、出血等病變。
2.2.2長期維生素缺乏或過量:維生素A缺乏容易引起輸尿管和腎小管黏膜角質化,引起黏膜分泌減少,從而使尿酸鹽的溶解度降低,容易造成尿酸鹽在輸尿管中沉積,同時角質化的黏膜上皮比較容易脫落,引起尿路障礙,導致尿酸鹽沉積、腎單位破壞、腎功能衰竭。維生素D缺乏,可使體內礦物質特別是鈣磷的代謝紊亂、比例失調而引發痛風。但高水平的維生素D又增強了鈣在腸道中的吸收,造成高鈣血癥,大量的鈣鹽就會從血液中析出,沉積在腎臟,引起腎腫。當日糧中維生素D水平高達400萬國際單位/千克或更高水平時,常引起腎小管營養不良性鈣化而使腎臟受到損傷。
2.2.3飼料中的蛋白質長期的過高或氨基酸不平衡:由于家禽的生理特點,肝內沒有精氨酸酶,氮的代謝最終產物為尿酸。飼料中蛋白過高或者氨基酸不平衡,均會導致氮的排出量增加,使代謝中生成的尿酸過多,超過腎臟的最大排出量時,就會使尿酸鹽在腎臟和體內蓄積,導致腎臟損害和痛風的發生。
3、預防措施
3.1做好馬立克氏病、雞傳染性法氏囊、新城疫、禽流感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的免疫接種工作。腎型傳支多發地區,雞群應選擇含有腎型傳支病毒弱毒株(Ma5、28/86)的疫苗進行免疫。
3.2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消毒,溫度、密度適宜,讓雞有充足的空間活動,及時的通風換氣,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肉用仔雞飼料中含鈣不應超過1%,小母雞飼料中含鈣不超過1.2%,產蛋雞飼料中含鈣不超過4%。不要過早換為成雞料,若雞生長水平不均勻,要把體重輕的雞隔離飼養,待體重達標后再換為成雞料,避免由于成雞料中鈣質含量高而發生痛風。
3.3治療球蟲或感染性疾病時,要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是對腎臟損傷較大的磺胺類藥物、氨基糖苷類藥物應慎用,使用的劑量不要過大,時間不要過長,以免藥物中毒。并且使用磺胺類藥物時,一定要添加倍量的碳酸氫鈉,以使尿液呈堿性從而提高磺胺類藥物及其乙?;a物的溶解度,以利于排出。
3.4預防中毒。清潔料槽,清除料槽四周殘存的潮濕的飼料,少用貯存時間長的飼料,飼料中加入防霉劑 {玫勿憂},將鼠藥、蒼蠅藥遠離飼料和雞只。勿用普通消毒液飲水,如飲水確需消毒,選用 水勿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