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2017開門難,H7N9肆虐、雞市萎靡,還有開春的各類疫病為難著養雞人。
春季氣溫回升,容易滋生各種病原微生物,并加速其繁殖;春季氣溫波動變化,晝夜氣溫不穩定,雞舍溫度伴隨天氣變化波動,影響雞群抗病能力,這就導致了雞養殖過程中大多數疫病集中在春季高發。與此同時,春季大量遷徙鳥類活動,容易攜帶各種烈性傳染病病毒,導致新城疫、禽流感等傳染病的爆發。
一、春季常見雞病的主要種類
春季雞群易感染多種類型的常見疾病,需要雞養殖從業者在養殖過程中仔細觀察發病表現準確分析判斷病情,做出正確判斷,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對癥下藥,減少養殖場戶的損失。
春季常見雞病有: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法氏囊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雞大腸桿菌病、雞慢性呼吸道病、雞傳染性鼻炎、雞白痢等疾病。
二、春季雞疾病防控要點
1、加強飼養管理
應根據春季天氣變化,及時調整飼養管理措施和方法。
我國北方地區春季短,氣溫變化幅度大,雞群容易產生較大應激反應。應做好日常飼養工作外,調整飼料配置,做好雞舍保溫和通風。南方雞群養殖中,春季氣溫升高且潮濕,需要注意雞舍清掃和防潮,加強雞舍的溫度調節和通風。
2、控制飼養密度
部分養殖從業者因春季市場需求刺激,盲目加大養殖造成養殖密度過大,造成傳染病的可能性升高,且發病后不利于疾病防控。因此,必須嚴格按照科學方法規劃雞舍,并保持科學的飼養密度。
3、加強雞舍保溫和恒溫措施
針對春季氣溫波動幅度大的特點,應當在保證雞舍衛生和通風要求的條件下,適度加強雞舍的保溫和采取一定的恒溫措施。
4、加強養殖環境消毒措施
做好養殖環境的消毒工作也是雞群養殖中應當制度化堅持的一項重要工作,因冬季養殖環境中偏重于雞舍保溫措施而留有較多灰塵和病原微生物等,因此春季養殖活動中,必須加大消毒滅菌的工作力度。
5、有針對性的找準有效抗體
獲取有效的抗體是雞群健康的重要保證,獲取有效抗體必須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落實免疫接種。做好抗體檢測,做好及時補免。關注周邊疫情和春季雞疾病的流行趨勢,有針對性的增加免疫項目、調節補免次數、調整用藥劑量等,以此保證雞群有較高的抗體水平。
6、做好有效的防疫隔離工作
完善生物安全體系、密切關注外界疫情流行情況、根據疫情流行情況實施隔離和消毒。采取梯度化隔離,及時檢查篩檢病只,及時撲殺和處理病雞死雞,建設科學的區域化分隔隔離。
7、保障防疫需要做好預防性投藥
及時做好預防性投藥,把握好投藥幾個關鍵期對減少雞疾病的病害發生有顯著效果。特別要分析把握好投藥的疫苗反應期、天氣驟變期、轉群應激期,提高防疫措施中的預防性投藥效果。
8、及時發現疫病及時處理
針對春季雞群疫病,采取早發現早處理的及時動態反應,堅持做好每日養殖活動中的檢查,仔細觀察雞群進食情況、排泄物的情況、雞群呼吸音和啼叫情況等的科學分析判斷,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三、春季雞疾病防控誤區
由于雞養殖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的有限和科學養殖知識的缺乏,往往會在具體飼養雞群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操作誤區,特別是針對春季雞群雞疫病防治的防控工作上容易產生操作方面的失誤。
第1個誤區:
加強飼養管理必須增加養殖人員
增加養殖人員并不一定能帶來養殖質量上的提升,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員出入雞場,增大了雞群疫病可能的感染源接觸,破壞了良好的疫情隔離效果,也增加了消毒防疫的工作量,同時影響到雞群的正常生理養殖。
第2個誤區
為了雞舍保溫,雞舍內溫度越高越好
春季雞群養殖中,為爭取雞舍保溫和保持恒溫,錯誤認為雞舍內溫度越高越好,錯誤判斷應減少雞舍通風,增加雞舍的密閉性和密閉時長,反而促使溫度過度上升影響雞群健康、刺激細菌病菌滋生和蟲害產生,應當加強雞舍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潔和室內衛生。
第3個誤區
只處理染病雞只,不做全面消毒排查和隔離
只處理染病雞只,不做全面消毒排查和隔離等措施,對染病病雞死雞處理存在僥幸,隔離撲殺不及時不徹底,容易留下感染擴散的死角,使疫情死灰復燃,削弱防治效果,或著導致疫情難以控制蒙受更嚴重的養殖損失。
第4個誤區
消毒和防疫可以一勞永逸
采取一次性消毒,會留下消毒死角,減弱消毒效果;為達到一次投入預防性投藥,采取一次性混合投藥,未注意藥物配伍禁忌,或產生藥物失效,或產生雞群藥物中毒。
這都是錯誤做法。
總之,雞疾病的防疫預防控制情況極大的影響制約著雞養殖的生產情況。針對春季雞養殖過程中的雞疾病進行預防控制,不僅能保證雞養殖活動在春季的順利生產,還能保障雞養殖效益。
雖然2017年挑戰重重,但挑戰越多,走過來之后的勝利果實越豐厚,為了保住最后的根基,養雞人保護好這僅存的碩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