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李克強講到: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擴大優質水稻、小麥生產,適度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糧改飼試點面積擴大到1000萬畝以上。鼓勵多渠道消化玉米庫存。支持主產區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拓展產業鏈價值鏈,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科學施策、標本兼治、鐵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合格答卷。
強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抓好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土壤污染詳查,分類制定實施治理措施。
3月5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經過“部長通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是穩定向好的,安全是有基本保證的。他還表示,今年農業部將加大對農藥殘留超標的監管,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韓長賦說,現在人民群眾不僅要求吃的飽、吃的好,還要求吃的安全,這是群眾的基本需求和共同期盼。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基本的民生問題,農業部門有責任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搞上去。調整農業結構,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增加綠色、生態、優質、安全農產品的供給。
他向媒體表示,中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是穩定向好的,安全是有基本保證的。“我們有相關數據支撐這一基本判斷,農業部每年都按照規定抽檢種植業、畜牧業和水產業產品,抽檢合格率都在96%、97%以上。”
不過他也指出,中國人口眾多,農產品產量大,每天消耗的農產品量也大,即使是1%、2%的不合格率,相比來說也是很大的絕對數,不能對此掉以輕心,更不能滿足現狀。
韓長賦說,為保障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部將采取“兩手抓”措施。“一手抓”規模經營,如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以此帶動農產品生產。“一手抓”監管,農業部要繼續做規模農產品的信息平臺,搞農產品的市場追溯、農藥獸藥的二維碼追溯監管,通過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對農藥殘留超標的監管。
“2016年前,國家在東北托底收購玉米,農民什么品種產量高種什么,生產和企業需要總是存在差距。”全國人大代表、中糧集團中糧生化平臺公司總經理佟毅說,實施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玉米市場化戰略,在調優種植結構的同時,也將有效降低玉米生產量、進口量和庫存量的“三高”問題,激活玉米全產業鏈。
這一年,關注玉米問題的佟毅看到了可喜變化:農民主動調結構,品種開始看企業需求了,一些不適合種植玉米的地方退出來了。“農民正從種‘大路貨’玉米開始轉向生產對接精深加工和飼料等專用型、優質優價的玉米。”佟毅告訴記者,去年開始,中糧生化積極實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東北大力推動綠色玉米、有機玉米種植和高油高蛋白玉米、糯玉米等品種的訂單種植,企業和農民實現“雙贏”。
佟毅認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有效降低我國玉米市場存在的生產量、進口量和庫存量的“三高”問題。“玉米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有效降低不適宜區域種植面積。”佟毅說,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正推動國內玉米價格市場化,玉米深加工、貿易等重現生機。
佟毅介紹說,在國家玉米市場化戰略和深加工產品出口退稅政策支持下,2016年我國玉米淀粉出口量13.28萬噸,同比增長80%,出口量創五年來新高;玉米果糖產品出口量48萬噸,同比增長65%,出口量創歷史新高。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有序推進中,由于這是一個新的事物,新的領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佟毅針對玉米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面臨的問題,建議要堅持“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方向不動搖,同時堅定推動玉米的“去庫存”,推動燃料乙醇能源戰略落地和玉米深加工產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