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訊
精準·省心·可靠
|
|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同時又是疾病的高發季節。由于春季刮風頻繁,晝夜溫差大,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保育豬斷奶掉膘和腹瀉等經常出現,嚴重影響豬場效益。
為此,春季必須提升保育豬健康度,幫助其平穩度過疾病高發期,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重管理,防應激:保育豬的各項機能尚未完善,對各種應激的抵抗能力差,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春季要加強保育豬的飼養管理,轉入保育舍的前兩周,在飼料中加入貝優乳仔豬奶粉提高飼料適口性補充免疫營養,可以有效提升保育豬的抗應激能力,提升保育豬群健康度。
2. 重保溫,控溫差:保育豬對低溫的適應能力差,溫度過低會導致仔豬下痢和生長不良。斷奶后7天內的仔豬,環境溫度應保持在25~28℃;40~60日齡,環境溫度以22—25℃為宜。因此,必要時要用熱風爐等進行增溫。相對于溫度,溫差對保育豬更重要,嚴格控制溫差(晝夜溫差不大于2℃),有利于降低溫差應激,提升保育豬健康度。
3. 保持合適的飼養密度:一般每個保育欄以20--30頭(大保育欄)或8~12頭(小保育欄)為宜,最好實行一窩一欄,保證每頭保育豬有0.3--0.4㎡ 的空間,群體過小不利于環境溫度控制,密度過大不利于飼養管理,還易引起豬只咬尾和咬耳等,導致皮膚破損而引起病原菌感染。
4. 慢換料,勤加水:斷奶1周內不要換料,添料時少量多次,后期換料應緩慢過渡,以減小換料應激。在飼料中加入生命源 活性菌+草藥坊純中藥以提升腸道健康度,促進消化酶分泌,增強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料肉比;顯著降低換料應激,防止轉群掉膘;預防腸道厭氧菌和球蟲等感染;清熱瀉火,預防濕熱引起的腹瀉。另外,仔豬采食干料,需要給予充足的飲水,否則會使采食量下降甚至停止。若供水不足,仔豬飲食臟水,會增加病原菌感染的風險。
5. 重通風:糞便發酵產生的氨氣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會持續危害豬只的呼吸系統,這種損害還具有累積效應。因此,及時清理糞便,定時通風換氣,可以降低對豬只呼吸道的損傷。生命源是專注腸道健康,能夠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增強消化能力,提升飼料轉化水平,讓飼料消化吸收更徹底,從而使得糞便發酵產生的有害氣體量大幅降低,有利于保持環境空氣清新。
6. 勤打掃,常消毒:保育舍及周圍環境要經常打掃,及時清理圈舍的糞便,定期用天典(芳香型)進行消毒,以達到降低病原菌濃度,保護豬群的目的。
7. 堅持“全進全出”:“全進全出”是切斷疾病循環傳播的有效途徑,能夠大大降低保育豬死淘率,減少損失。
8. 做好免疫接種:春季是疾病高發季節,按照養殖場的既定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種工作,能夠很大程度上保證豬群健康,預防相應疾病的發生。